钯阴极-重水电解系统中超热产生的机理
批准号:
20973185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36.0 万元
负责人:
张武寿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B0303.化学热力学
结题年份:
2012
批准年份:
2009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张中良、周小四、胡宝垍、王前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钯阴极-重水电解系统中产生超热的现象属于化学与核物理间的交叉科学,具有深远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能源利用价值。本项目将制作不锈钢内衬聚四氟乙烯高温(200 ℃)、高压(1.5 MPa)、长寿命(300 hr)钯阴极-重水电解池,电解池外底贴附半导体加热/制冷片。利用自制热导式大体积、高功率量热计测量该池中产生的超热。通过调节半导体片的加热/制冷功率实现电解过程中阴极温度的独立变化,通过调节氘气压、控制电流施加方式等手段实现阴极电流密度、钯电极中氘含量等参数独立变化。研究这些正交优化设计参数以及电解液酸浓度和添加剂含量等因素对超热幅值的影响,探索超热产生的机理并放大超热。在1~10 W的高功率超热基础上利用气相色谱和高分辨气体质谱测量伴随超热产生的氦,确定超热与氦产生间的关联性,最终确立超热的核性质。为凝聚态核科学奠定重要基础,为可能的能源利用提供实验原型。
英文摘要
钯阴极—重水电解系统中产生的异常超热属于化学与核物理间的交叉学科,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能源利用价值。本项目以量热系统的完善、封闭电解系统特征的探索、Pd-D电阻与温度及氘含量关系研究为基础,以氘含量、温度和电流密度等物化参数和材料处理对超热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结果表明,超热产生的关键因素是钯电极的预处理、电解液组分和电解过程的控制,当氘含量处于在Pd-D相图中两相混合区与贝塔单相边界附近时产生超热几率较大,高温有利于超热产生。即超热具有典型的催化反应特征,钯材料性质起关键作用,物化参数作用相对较弱。此外我们还在钯阴极—重水开放电解系统中热爆炸的理论分析、高温高压量热计的设计建造、凝聚态核科学总结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索。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
期刊:科学
影响因子:--
作者:张武寿
通讯作者:张武寿
DOI:10.1016/j.tca.2009.11.013
发表时间:2010-02
期刊:Thermochimica Acta
影响因子:3.5
作者:Wu-Shou Zhang
通讯作者:Wu-Shou Zhang
钯—重水电解系统的超热与核产物关联测量
- 批准号:22373106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50.00万元
- 批准年份:2023
- 负责人:张武寿
- 依托单位:
钯-重水电化学系统的超热效应测量
- 批准号:20673129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30.0万元
- 批准年份:2006
- 负责人:张武寿
- 依托单位:
Pd膜-D2O封闭电解系统的超热效应测量
- 批准号:10145006
- 项目类别:专项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10.5万元
- 批准年份:2001
- 负责人:张武寿
- 依托单位:
贮氢金属电极热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 批准号:20103009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16.0万元
- 批准年份:2001
- 负责人:张武寿
- 依托单位:
钯钇合金膜中毒机理及最佳组成计算机模拟
- 批准号:10176030
- 项目类别:联合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15.0万元
- 批准年份:2001
- 负责人:张武寿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item.name}}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