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度与观测角度对岩石热红外光谱解混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771404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113.遥感科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The spectral unmixing is a key technology in the quantitative remote sensing inversion of rock,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ine detection and geology mapping. However, most of rock spectral unmixing researches using thermal infrared spectrum focus on the particle sample, and the thermal infrared spectral library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particle mineral as well, which would influence the accuracy of spectral unmixing of natural massive rock. In this study with combination of experiment and theory analysis,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natural massive rock is completely considered, and the roughness and observation angle are selected as the factors to affect spectral emissivity and unmixing efficiency of massive rock. The roughness and spectrum of rock are respectively acquired from a high precision 3D measuring instrument and the thermal infrared spectrometer, then the effect characteristic of roughness and observation angle on thermal infrared spectrum and spectral unmixing is studied. Furthermore, the influencing effect and its mechanism are analyzed in terms of the radiation transfer theory. This study is expecte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quantitative remote sensing of rock and mineral with improving the spectral unmixing accuracy. This study not only has importance in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but also has importance 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目前光谱解混已经成为岩矿定量遥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在地质找矿和地质填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岩石热红外光谱解混研究与应用,大多针对颗粒岩石,所利用的光谱库也多为颗粒光谱库,无法满足自然界块状岩石的高精度光谱解混要求。本项目以实验手段为主并结合理论分析,充分考虑自然界块状岩石表面实际形态,将粗糙度和观测角度作为影响光谱发射率与解混精度的影响因素,以现代高精度的三维形态测量仪器和热红外光谱辐射计作为岩石粗糙度和热红外光谱的测试手段,来研究自然界块状岩石的表面粗糙度和观测角度对岩石光谱特征及线性解混的影响规律。然后,依据红外辐射传输理论对其机理进行分析,揭示岩石的粗糙度和观测角度对光谱发射率和解混效果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可望推动我国在岩矿定量遥感领域的研究进展,提高岩石光谱解混的精度。其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结项摘要

目前光谱解混已经成为岩矿定量遥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在地质找矿和地质填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现有的岩石热红外光谱解混研究与应用,大多针对颗粒岩石,所利用的光谱端元库也多为颗粒端元,无法满足自然界块状岩石的高精度光谱解混要求。本项目以实验手段为主并结合理论分析,充分考虑自然界块状岩石表面实际形态,将粗糙度和观测角度作为影响光谱发射率与解混精度的影响因素,以现代高精度的三维形态测量仪器和热红外光谱辐射计作为岩石粗糙度和热红外光谱的测试手段,来研究自然界块状岩石的表面粗糙度和观测角度对岩石光谱特征及线性解混的影响规律。然后,依据红外辐射传输理论对其机理进行分析,揭示岩石的粗糙度和观测角度对光谱发射率和解混效果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粗糙度和观测角度对岩石光谱解混有重大影响。当岩石和矿物端元具有相同的粗糙度时,光谱解混误差小;当岩石和矿物端元具有不同粗糙度时,解混误差大为增加。同时,当岩石和矿物端元的观测角度相差在0°~20°范围内,解混误差小于5%,当观测角度相差大于20°时,观测角度对光谱解混有显著影响。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岩石的热红外光谱特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表散射、体散射和空腔效应等,它们的共同作用结果是导致岩石热红外光谱随粗糙度、观测角度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颗粒度对鞍山式铁矿反射光谱特征的影响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东;刘善军;祁玉馨
  • 通讯作者:
    祁玉馨
基于可见光—近红外光谱特征的BIF铁矿原位测定方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金属矿山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群;王东;刘善军
  • 通讯作者:
    刘善军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Thermal Infrared Emissivity Variation of Loaded Rock and Its Significance
加载岩石热红外发射率变化的实验研究及其意义
  • DOI:
    10.3390/rs10060818
  • 发表时间:
    2018-05
  • 期刊:
    Remote sensing
  • 影响因子:
    5
  • 作者:
    Jianwei Huang;Shanjun Liu;Xiang Gao
  • 通讯作者:
    Xiang Gao
智能矿山中的岩矿光谱智能感知技术与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金属矿山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善军;王东;毛亚纯
  • 通讯作者:
    毛亚纯
Experimental Study of Extracting Weak Infrared Signals of Rock Induced by Cyclic Loading under the Strong Interference Background
强干扰背景下循环加载岩石微弱红外信号提取实验研究
  • DOI:
    10.3390/app8091458
  • 发表时间:
    2018-08
  • 期刊:
    APPLIED SCIENCES-BASEL
  • 影响因子:
    2.7
  • 作者:
    Jianwei Huang;Shanjun Liu
  • 通讯作者:
    Shanjun Liu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红外热成像在排土场稳定性监测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金属矿山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厚广;熊宏启;邵猛;毛亚纯;张汉康;刘善军
  • 通讯作者:
    刘善军
常温下花岗岩受力热红外光谱变化与敏感响应波段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忠印;刘善军;吴立新;冯哲
  • 通讯作者:
    冯哲
中华猕猴桃矮型性状EST-SSR连锁标记的筛选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园艺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金印;徐小彪;姜春芽;刘善军;辜青青;廖娇
  • 通讯作者:
    廖娇
花岗岩巷道岩爆过程红外辐射时空演化特征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 DOI:
    10.16285/j.rsm.2016.03.013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岩土力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田宝柱;刘善军;张艳博;梁鹏;刘祥鑫
  • 通讯作者:
    刘祥鑫
水对花岗岩巷道岩爆红外辐射特征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健;刘祥鑫;田宝柱;刘善军
  • 通讯作者:
    刘善军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刘善军的其他基金

岩石破裂过程微波辐射变化规律与敏感波段实验研究
  • 批准号:
    41074127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4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水对矿山岩石受力灾变过程红外辐射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
  • 批准号:
    50774017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