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双功能基的新型钆配合物作为肿瘤细胞靶向性造影剂的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21101032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B0102.配位化学
  • 结题年份:
    2014
  • 批准年份:
    2011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2-01-01 至2014-12-31

项目摘要

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已成为当今临床诊断中最为有力和安全的检测手段之一。为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MRI检查常常使用造影剂来提高图像对比度,设计合成安全有效的造影剂一直是MRI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研制新型高效肿瘤细胞靶向性造影剂,本课题针对临床应用MRI造影剂的基本要求,综合配位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靶向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共价结合的化学衍生技术设计合成具有双功能基团的配体,利用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在肿瘤乏氧细胞内的选择性滞留与积累特性,将螯合顺磁性Gd(III)离子的造影剂运输到肿瘤组织和细胞的局部,以提高造影剂的选择性和靶向性。本项目重点研究配体(或配合物)结构与弛豫效率、修饰化合物的结构与肿瘤显像灵敏度、稳定性与毒性、介导基团和肿瘤细胞之间的选择性以及相互作用等内容,为开发新型细胞靶向型MRI造影剂以及特异性显像剂提供新的构思。

结项摘要

为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MRI检查常常使用造影剂来提高图像对比度,设计合成安全有效的造影剂一直是MRI领域的研究热点。本项目利用硝基咪唑类化合物在肿瘤乏氧细胞内的选择性滞留与积累特性,设计合成具有双功能基团的系列配体,这种基于以上肿瘤细胞的乏氧特性靶向原理进行造影剂的靶向设计还未见报道。. 本项目通过常规法、微波法、超声法相结合成功合成了两个系列新的双功能基系列配体。配体和金属Gd(III)盐自组装合成了顺磁性金属Gd(III)螯合物造影剂,配体与放射性素99mTc 离子螯合可得到乏氧肿瘤显像剂,基本实现了设计配体双功能的特性。合成的Gd-L配合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采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得到的稳定常数的对数logKGd-L在9-10范围;说明它们具有较高的稳定性;MTT细胞毒性测试表明,对于子宫颈癌细胞(Hela),IC50(DTPA-Gd)=0.4665,螯合物的IC50值均大于此值,Gd-L配合物细胞毒性小于商用DTPA-Gd, 具有低毒性;螯合物的细胞毒性与其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关系。. Gd-L配合物作为造影剂体外纵向弛豫效率最高达到8.47 mM-1mS-1,与小分子配合物Gd-DTPA(4.33mM-1mS-1)相比,所有Gd-L配合物的弛豫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Gd-L配合物在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中弛豫效率均明显提高,具有诱导弛豫增强性质。磁共振T1活体成像实验结果表明,小鼠肾脏的图像信号明显优于注射对照组Gd-DTPA后所得的图像信号,清晰度和对比度也明显提高,该小分子造影剂对肾脏组织具有一定的靶向性。.选取代表性的配体L3用放射性99mTc 标记,标记率达到85%以上;选取荷A549 人肺癌细胞的裸鼠作为动物样本,注射后分别于3h、6h时SPECT成像仪全身成像表明,至6h 时肿瘤位置清晰可见;6h后断头处死,通过放射性计数表明,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主要分布心、肺、肝、肾、肌肉、血等组织和器官。其中,肿瘤/肌肉=10.8977,肿瘤/血=2.08,肿瘤/骨=4.1837,表明放射性标记物99mTc-L3对肿瘤组织具有良好的靶向性。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span styl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erif;font-size:10.5pt;Interactions of ruthenium complexes containing indoloquinolinemoiety with human telomeric G-quadruplex DNA/span br / span style
含有吲哚喹啉部分的钌配合物与人端粒 G-四链体 DNA 的相互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Spectrochimica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郝志峰
  • 通讯作者:
    郝志峰
Synthesis, visible light photocleavage, antiproliferative and cellular uptake properties of ruthenium complex [Ru(phen)2(mitatp)]2thorn;
钌络合物 [Ru(phen)2(mitatp)]2 的合成、可见光光裂解、抗增殖和细胞摄取特性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 影响因子:
    6.7
  • 作者:
    郝志峰
  • 通讯作者:
    郝志峰
bspan styl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erif;color:black;font-size:10.5pt;Study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adolinium (III) Aminopolycarboxlicacid Complex and Bovine Serum Album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光谱法研究钆(III)氨基多羧酸配合物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郝志峰
  • 通讯作者:
    郝志峰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0.5pt;乙二胺/spanspan style=font-family:#39;Times New Roman#39;,#39;serif#39;;font-size:10.5pt;N,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font-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光谱实验室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谭家豪;郝志峰;杨少兵;马肖依
  • 通讯作者:
    马肖依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进化算法漂移分析基本定理的改进与证明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宇山;郝志峰;黄 翰
  • 通讯作者:
    黄 翰
水流启发式算法求解Euclid TSP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计算机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郝志峰;刘海;林智勇
  • 通讯作者:
    林智勇
基于加权频繁子树相似度的网页评论信息抽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郝志峰;袁琴;蔡瑞初;温雯;骆魁永
  • 通讯作者:
    骆魁永
秩函数与Ko群的状态空间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科学(A辑)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冯良贵;郝志峰
  • 通讯作者:
    郝志峰
基于关系模型的进化算法收敛性分析与对比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计算机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翰;林智勇;郝志峰;张宇山;李学强
  • 通讯作者:
    李学强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郝志峰的其他基金

面向多视角多标签数据的支持张量机分类算法研究
  • 批准号:
    61472089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8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快速多分类算法的设计与分析
  • 批准号:
    61070033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3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