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穴位神经电信号启动和传递的动物实验及数学模型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47375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3118.中医针灸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The study focus on the neural electrical signals induced by acupuncture, analyze the cooperative action of the acupoints' structure and the associated chemical mediators during acupuncture, clarify the roadmap of the activation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information through animal experimental design,signal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models. First, test the peripheral neural electrical signals and the chemical mediators' (adenosine and histamine) concentration induced by acupuncture after acupoint pretreatment of collagenase, mast cell stabilizer and nerve blocker respectively, clarify the activation of acupoints structure participating in acupuncture (manual acupuncture and electro-acupuncture) and the source of associated chemical mediators in acupoints; Second, test the peripheral neural electrical signals induced by the injection of adenosine and histamine into acupoints respectively, compare them with those induced by acupuncture, and clarify these chemical mediators' regulatory function in acupoints; Third, test the neural electrical signals of spinal cord dorsal root induced by acupuncture and analyze the transmission of acupuncture information; Finally, establish mathematical models describing the acupuncture modulation effect and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response in acupoints to acupuncture. These work contribute to reveal the activation and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neural signals induced by acupuncture from systems biology perspective,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ntegration of acupuncture theory and modern science and further guid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acupuncture.
本研究以针刺诱发神经电信号为关注点,分析针刺过程中穴位组织间隙结构和关联的化学物质的协同作用,通过动物实验设计、信号分析与数学建模相结合的方法,阐明针刺穴位信息启动和传递的路径图:(1)用胶原酶、肥大细胞稳定剂、神经阻滞剂等药物对穴位处的特定结构进行干预,检测针刺诱发外周神经电信号和化学物质(腺苷和组胺)浓度的变化,阐明穴位组织结构参与针刺(手针及电针)效应的启动和针刺关联化学物质的来源;(2)检测穴位注射腺苷、组胺诱发的外周神经电信号,并比较它们与针刺诱发神经信号的异同,阐明化学物质的针刺效应调节机制;(3)检测针刺诱发脊髓背根神经束电信号,分析针刺信息的传入机制;(4)建立描述针刺信息启动和传递机制的数学模型,对针刺穴位组织的响应进行定量分析。这些工作有助于从系统生物学角度揭示针刺的调节机制,为中医针刺理论与现代科学相融合奠定基础,对针刺疗法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结项摘要

痛症是针灸治疗的第一适应大症,针刺镇痛的疗效获得国际上普遍承认。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在针刺过程中神经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阻滞针刺穴位外周神经、阻断神经通路以及局部损毁中枢神经系统都可明显的抑制针刺镇痛效应。然而,针刺是直接激活穴位组织的外周神经,还是通过穴位组织生物化学活动的参与将刺激传递到神经系统,以及刺激信号的传递机制都还不明确。.本研究综合运用细胞分子生物学试验技术和系统生物学研究方法,以针刺诱发神经电信号为关注点,分析针刺过程中穴位组织间隙结构和关联的化学物质的协同作用,阐明针刺穴位信息启动和传递的路径图:(1)通过针刺试验、穴位组织切片检测、肥大细胞形态观察阐明穴位组织结构参与针刺效应的启动和针刺关联化学物质的来源;(2)检测不同条件下穴位针刺诱发外周和脊髓背根神经束神经电信号,分析针刺神经电信号的启动机制;(3)建立描述针刺信息启动和传递机制的数学模型,对针刺穴位组织的响应进行定量分析,说明机械刺激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可能参与了针刺神经电信号的激活过程,从系统生物学角度揭示针刺的调节机制,为中医针灸理论与现代科学相融合奠定基础。.项目完成了预期目标,发表期刊论文10篇。申请人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7篇,其中中科院二区文章4篇(包括1篇封面);三区文章2篇。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3名,均于2018年6月完成论文答辩。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A hybrid method to study the mechanical information induced by needle rotating
研究针旋转引起的机械信息的混合方法
  • DOI:
    10.1002/mma.5111
  • 发表时间:
    2018-06
  • 期刊: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the Applied Sciences
  • 影响因子:
    2.9
  • 作者:
    Yao Wei;Yu Yi;Ding Guanghong
  • 通讯作者:
    Ding Guanghong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Instig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Biological and Neural Signals in Response to Acupuncture
针灸反应中生物和神经信号的激发和传递的数学模型
  • DOI:
    10.4208/cicp.091114.170415s
  • 发表时间:
    2015-10
  • 期刊: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Yao, Wei;Yin, Na;Yang, Hongwei;Ding, Guanghong
  • 通讯作者:
    Ding, Guanghong
肥大细胞响应机械刺激与穴位敏化的生理基础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顾金涛;杨洪伟;沈周锋;丁光宏
  • 通讯作者:
    丁光宏
Role of Astrocyte in Cortical Spreading Depression: A Quantitative Model of Neuron-Astrocyte Network
星形胶质细胞在皮质扩散性抑郁中的作用: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网络的定量模型
  • DOI:
    10.4208/cicp.oa-2016-0262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Yao Wei;Huang Huaxiong;Miura Robert M.
  • 通讯作者:
    Miura Robert M.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histamine-mediated neural activation during acupuncture
针灸过程中组胺介导的神经激活的数学模型
  • DOI:
    10.1007/s10237-017-0911-9
  • 发表时间:
    2017-04
  • 期刊:
    Biomechanics and Modeling in Mechanobiology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Yin Na;Yang Hongwei;Yao Wei;Ding Guanghong
  • 通讯作者:
    Ding Guangho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花岗岩动态断裂能各向异性试验研究
  • DOI:
    10.13722/j.cnki.jrme.2016.1588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徐颖;ZHANG JunChen;姚伟;夏开文
  • 通讯作者:
    夏开文
基于广义凸包不确定集合的数据驱动鲁棒机组组合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艺镨;艾小猛;方家琨;仉梦林;姚伟;文劲宇
  • 通讯作者:
    文劲宇
利用自然能的轨迹可控临近空间浮空器初步设计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姚伟;吴耀;吕晓辰;马蓉
  • 通讯作者:
    马蓉
基于模因论的社会化媒体情报分析模型在CI中的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情报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姚伟;韩佳杉;宋新平
  • 通讯作者:
    宋新平
调速系统频率模态对电网低频振荡的影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姚伟;文劲宇;李勇;王春明
  • 通讯作者:
    王春明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姚伟的其他基金

肥大细胞的力学响应特征及其在针刺穴位信号启动中的作用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肥大细胞的力学响应特征及其在针刺穴位信号启动中的作用
  • 批准号:
    12172092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60.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微流动环境调控肥大细胞钙信号和白三烯分泌的动力学研究
  • 批准号:
    11202053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