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穴位-靶器官效应的交互调节与穴位配伍的生物学机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81130063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资助金额:
260.0 万元
负责人:
朱兵
学科分类:
H31.中医学
结题年份:
2016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晋志高、白万柱、高昕妍、杨永升、陈淑莉、赵玉雪、刘坤、胡玲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针刺主要是通过触发自身稳态系统发挥治疗作用。但针灸效应与自主神经系统cross-talk交互调节关系尚未系统研究。本研究提出穴位与相同节段神经支配的内脏器官在交感神经控制下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结构-功能性单元;围绕该单元的非同节段神经支配区穴位形成通过迷走神经通路发挥相悖效应的功能性集元。单元和集元穴位共同构建传入调整内脏功能的cross-talk系统。采用相关自主神经受体基因敲除动物,同步研究针刺单元和集元穴位对心功能(交感占优势)和胃运动功能(迷走占优势)的交互调节效应和规律,从器官、脊髓、脑干和细胞水平阐述两种神经间交互和协同的cross-talk机制,探讨针灸与机体cross-talk交互整合的关系。进而研究单元或集元穴位间的协同效应,单元与集元穴位间的拮抗作用与cross-activation(交互协同)和cross-inhibition(交互拮抗)关系,阐述穴位配伍的生物学基础。
英文摘要
本项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是阐明功能性单元和集元穴位是否对靶器官在不同的生理病理状态下存在交互调节作用。.针刺腹部单元穴位对胃肠运动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针刺四肢集元穴位则产生促进胃运动的效应。功能性单元穴位和功能性集元穴位对靶器官在不同的生理病理状态下存在cross-talk交互调节作用。体表穴区与相同节段神经支配的内脏器官在交感神经控制下组成一个相对紧密联系的结构−功能性单元(体节);围绕这种结构−功能性单元的异节段神经支配区域经穴形成一个可能通过副交感神经通路发挥相悖效应的功能性集元;功能性单元穴位发挥相对特异性效应,功能性集元穴位发挥与之相悖的广谱效应。单元穴位和集元穴位共同构建躯体传入信息调整和平衡内脏功能的稳态系统。副交感神经活动偏亢的病症主要取单元穴位,交感神经活动偏亢的病症主要取集元穴位。联系到针灸对胃肠功能的调节,腹部与胃肠道神经支配同节段的穴位属于功能性单元穴位,它在交感神经参与下发挥对胃肠运动功能的抑制作用,治疗胃痛、胃炎、胆囊炎、胆石症、腹泻等可以选择这些节段的穴位;胆石症、腹泻状态下的胆囊运动,肠道运动和迷走神经紧张度都是升高的,因此拟选择单元穴减缓肠道运动、松弛胆管以达到治疗作用。所有其他节段的穴位都属于功能性集元穴位,它们在副交感神经(特别是迷走神经)参与下发挥促进胃肠功能的作用,胃运动弛缓、胃轻瘫、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主要选择集元穴位。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
影响因子:--
作者:Ben Hui;Li Shaoyuan;Li Xia;Zhu Bing
通讯作者:Zhu Bing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世界中医药
影响因子:--
作者:赵玉雪;贲卉;高昕妍;朱兵
通讯作者:朱兵
Acupuncture at heterotopic acupoints facilitates distal colonic motility via activating M3 receptors and somatic afferent C-fibers in normal, constipated, or diarrhoeic rats
针刺异位穴位通过激活正常、便秘或腹泻大鼠的 M3 受体和体细胞传入 C 纤维促进远端结肠运动
DOI:10.1111/nmo.12694
发表时间:2015-12-01
期刊:NEUROGASTROENTEROLOGY AND MOTILITY
影响因子:3.5
作者:Gao, X.;Qin, Q.;Zhu, B.
通讯作者:Zhu, B.
DOI:10.1186/s12906-015-0781-6
发表时间:2015-08-08
期刊: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影响因子:--
作者:Qin, Qingguang;Mo, Qian;Zhu, Bing
通讯作者:Zhu, Bing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针刺研究
影响因子:--
作者:秦庆广;刘坤;高昕妍;朱兵
通讯作者:朱兵
不同针灸方式激活的感受器亚型差异与调控效应的关联
皮肤微生态在针和灸倚重效应中的作用与机制
穴位功能涉及到低阈值C-机械感受器
头针发挥效应的可能特异通路:三叉神经-脑膜-脑脊液-触液神经元-脑实质联系
穴位的敏化与效应的变化研究
穴位-靶器官特异关联与植物神经系统的关系
针刺激活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与靶穴鉴定
不同手法针刺引发传入信息编码及效应器反应比较
经络研究“循经感传”的跨神经节段传递的生物学基础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