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穴位-靶器官特异关联与植物神经系统的关系
结题报告
批准号:
90709033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资助金额:
40.0 万元
负责人:
朱兵
学科分类:
H3118.中医针灸学
结题年份:
2009
批准年份:
2007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徐卫东、张丽、梅志刚、王少军、李亮、赵长龙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我们对穴位的效应规律提出以下假说:穴位与同节段神经支配的内脏器官在交感神经控制下组成一个相对紧密联系的结构-功能性单元,异节段神经穴位形成通过迷走神经系统发挥相悖效应的结构-功能性集元。迷走神经活动偏亢的病症主要取单元穴位,交感神经活动偏亢的病症主要取集元穴位。支配外耳道和耳甲区的迷走神经耳支是迷走神经分布于周围皮肤的唯一分支,耳-内脏联系是以迷走神经为基础的。.本项目采用动态、同步、多脏器观察的
英文摘要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
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影响因子:3.3
作者:朱兵
通讯作者:朱兵
不同针灸方式激活的感受器亚型差异与调控效应的关联
皮肤微生态在针和灸倚重效应中的作用与机制
穴位功能涉及到低阈值C-机械感受器
头针发挥效应的可能特异通路:三叉神经-脑膜-脑脊液-触液神经元-脑实质联系
穴位-靶器官效应的交互调节与穴位配伍的生物学机制
穴位的敏化与效应的变化研究
针刺激活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与靶穴鉴定
不同手法针刺引发传入信息编码及效应器反应比较
经络研究“循经感传”的跨神经节段传递的生物学基础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