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飑线的发生发展统计特征和数值模拟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075031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4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501.天气学
  • 结题年份:
    2013
  • 批准年份:
    2010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1-01-01 至2013-12-31

项目摘要

飑线是一种伴有剧烈天气如强风、暴雨、冰雹甚至龙卷的由线状雷暴带和伴随层云区组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危害极大。2009年6月3日的商丘飑线仅在河南就夺走了24人的生命。随着我国雷达监测网的日益完善,基于时空分辨率较密的雷达观测对飑线系统作多年的统计分析已成为可能。本研究将利用多年的全国各分区的雷达数字拼图对我国东部地区飑线系统的时空分布、长度、走向、强度、移速、移向、持续时间、影响系统、形成和组织类型做统计分析,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和探空资料综合分析基于统计的最常出现飑线的三类影响系统下飑线的中尺度结构和发生发展背景特征,同时还将对这三类最常见飑线的典型个例通过高分辨数值模拟研究其三维结构和发生发展过程。本项目的研究将揭示我国飑线的发生发展规律,为我国飑线的业务监测和临近预报系统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本课题按计划圆满完成任务。.观测分析方面,基于多年的雷达资料对我国飑线的基本特征开展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我们对飑线的地理分布、季节和日变化、最大长度、最大强度、生命期、移动特征、走向、组织形式、形成和消散方式等特征做了全面调查,我们还考察了前人很少涉及的统计结果对不同飑线定义标准的敏感性,并把我国的飑线特征与美国的飑线做了对比。这项工作首次基于雷达资料对亚洲地区的飑线做了统计分析,使目前人们主要基于美国飑线统计工作所形成的对飑线的认识更加全面。它不仅为我国飑线的业务监测预警提供了重要参考,还有助于国际上更好地了解飑线在不同的气候背景尤其是在高湿低切变环境下可能的特征变化。我们在考察飑线的形成背景时,特别关注了国际上还没人系统研究过的台风前部飑线。发现我国约有43%的登陆台风会有台前飑线生成。我们详细分析了这类飑线的雷达特征、形成环境、地面特征、及其与中纬度飑线的关键差别。该工作在建立台风前部飑线的存在及其典型环境特征的原始观测证据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在数值模拟研究方面,我们通过个例的对流分辨数值模拟考察了台风前部飑线和梅雨锋飑线弓形结构的形成机制。我们的研究表明台风本体不仅为台前飑线的形成提供有利的环境,其外围雨带有时会直接演变为台前飑线。我们使用复杂模式在真实环境下的模拟试验发现与飑线弓形结构密切相关的后向入流可能通过飑线后部多个涡旋对的发展、加强、扩展合并而形成,目前人们对飑线弓形结构和后向入流形成机制的认识多基于理想模拟,我们实际环境下的研究结果是对现有认识的补充和完善。我们从确定性和集合预报角度全面探讨了飑线形成的可预报性问题。我们发现飑线的形成对模式物理过程和初始场的不确定性十分敏感,相比于其他变量,初始水汽场质量的改善对飑线模拟效果的提高最显著。这些研究关注的都是业务预报中的难点,有可能为未来相关业务预报方法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受本项目资助共完成学术论文6篇,其中5篇SCI, 1篇EI。国内外学术会议报告20次,其中9次邀请报告。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内外奖励各一项,作为召集人组织或联合组织了4次国内外学术会议。毕业硕士两名。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A Modeling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Bowing Structure and Associated Rear Inflow within a Squall Line over South China
华南飑线内弓形结构的发展及相关后方流入的模拟研究
  • DOI:
    10.1175/jas-d-11-0121.1
  • 发表时间:
    2012-03
  • 期刊: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 影响因子:
    3.1
  • 作者:
    Meng, Zhiyong;Zhang, Fuqing;Markowski, Paul;Wu, Duochang;Zhao, Kun
  • 通讯作者:
    Zhao, Kun
2007年4月23日广东飑线的移动和地面中尺度结构特征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多常;孟智勇
  • 通讯作者:
    孟智勇
The predictability of a squall line in South China on 23 April 2007
2007年4月23日华南飑线的可预报性
  • DOI:
    10.1007/s00376-012-2076-x
  • 发表时间:
    2013-02
  • 期刊: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影响因子:
    5.8
  • 作者:
    Wu Duochang;Meng Zhiyong;Yan Dachun
  • 通讯作者:
    Yan Dachun
General Features of Squall Lines in East China
华东地区飑线的总体特征
  • DOI:
    10.1175/mwr-d-12-00208.1
  • 发表时间:
    2013-05
  • 期刊:
    Monthly Weather Review
  • 影响因子:
    3.2
  • 作者:
    Meng, Zhiyong;Yan, Dachun;Zhang, Yunji
  • 通讯作者:
    Zhang, Yunji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我国热带气旋研究十年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大气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联寿;孟智勇
  • 通讯作者:
    孟智勇
一种适用于较强台风的切线风廓线方案及其对异常台风路径的数值模拟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大气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孟智勇;徐祥德;陈联寿
  • 通讯作者:
    陈联寿
风速等级标准与2016年6月23日阜宁龙卷强度估计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气象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永光;朱文剑;姚聃;孟智勇;薛明;赵坤;伍志方;王啸华;郑媛媛
  • 通讯作者:
    郑媛媛
“东方之星”客轮翻沉事件周边区域风灾现场调查与多尺度特征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气象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郑永光;田付友;孟智勇;薛明;姚聃;白兰强;周晓霞;毛旭;王明筠
  • 通讯作者:
    王明筠
9406台风与中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中尺度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气象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孟智勇;徐祥德;陈联寿
  • 通讯作者:
    陈联寿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孟智勇的其他基金

具有不均匀植被分布的下垫面上强对流触发和组织演变机理研究
  • 批准号:
    42030604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299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登陆热带气旋中龙卷和超级单体的时空分布和发生发展环境特征
  • 批准号:
    41875051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北京“7.21”极端暴雨中暖区对流、龙卷性超级单体、飑线的发生机理及其可预报性研究
  • 批准号:
    41375048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7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尺度集合卡尔曼滤波资料同化中多参数化集合模式误差估计方法的机理和应用研究
  • 批准号:
    40940024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16.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