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条斑病菌磷酸盐代谢调控系统在致病中作用机理的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660505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4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401.植物病理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Phosphorus is one the vital elements for all organisms. Bacteria mainly depend on the phosphate regulatory system to sense the phosphate signal from environments and to regulate the phosphate metabolism. It has been known that the phosphate regulatory system (Pho/Pst system) comprises a two-component signal transduction system (PhoBR) and a phosphate-specific transport (Pst) and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gram negative bacteria. The rice bacterial leaf streak disease pathogen Xanthomonas oryzae pathovar oryzicola (hereafter Xoc) GX01 strain contains the genes encoding the Pho/Pst system. The pilo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utation in phoB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reduction in virulence, motility and adaptation of Xoc, suggesting that the Pho/Pst system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pathogen. The overall aims of this proposal are to elucidate the function of the Pho/Pst system in the pathogenesis of Xoc. The major research contents include: 1. to obtain the PhoB regulon of Xoc, to analyze the phosphate relevant pathways, and to identify the key genes in Pho/Pst system of Xoc; 2. to test the expression status of these key genes while the bacteria cultivated in the media with different phosphate levels, and the bacteria infected in the host tissues, by using reporter genes and RT-PCR method; 3. to tes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ertain key genes to the virulence of Xoc by using the their mutants; 4. to inoculate the rice plants growing in different phosphate nutrient levels with the Xoc strains, to observe the bacterial growth and the expression status of the Pho/Pst genes. The results in this project will facilitate the elucid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o/Pst and pathogenesis of this phytopathogenic bacterium.
磷是生命体重要的营养元素,细菌主要依靠磷酸盐调控系统(Pho/Pst)响应环境磷信号,并调节磷酸盐代谢。该系统至少由一个双组份调控系统和一个磷酸盐特异转运系统组成,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阴性细菌中。水稻条斑病菌GX01菌株中具有完整的编码这一系统的基因,先导试验结果显示phoB基因突变引起该菌毒力下降,运动性和抗逆性降低,提示该菌的磷酸盐调控可能与致病相关。本申请的研究任务包括:1.首先获得该菌的Pho调控元,分析受PhoB影响的代谢途径,鉴定磷酸盐调控系统的关键基因;2.借助报告子基因和RT-PCR方法观察病菌在不同磷水平或寄主体内,磷酸盐调控系统关键基因的表达状况;3.对这些关键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它们对水稻条斑病菌致病的贡献力;4.对不同施磷水平的水稻植株进行接种,观察条斑病的发病进程与Pho/Pst基因表达状况。研究目标是揭示水稻条斑病菌磷酸盐调控系统与该病菌的环境适应、致病机制的关系。

结项摘要

磷是最重要的生命元素之一,在植物与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磷酸盐也是双方争夺的主要营养。然而,磷酸盐代谢调控与病害发生的关系尚不清楚。水稻条斑病菌(Xoc)是重要的水稻病原之一,其引起的水稻条斑病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亟待发展新型的防治病害的药物和方法。本研究以水稻条斑病菌GX01菌株为材料,首先通过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足磷、缺磷下Xoc GX01的差异表达基因,鉴定到了响应磷胁迫信号的一对双组份调控基因phoB和phoR。采用同源双交换方法,获得了phoB和phoR的定点突变体和双缺失突变体。生物学表型和致病力检测表明,phoB或phoR突变导致水稻条斑病菌产生胞外多糖、胞外蛋白酶的能力降低,形成生物膜的能力下降,水稻致病力显著降低。采用RNA-seq 技术,获得了PhoB调控子的调控元,PhoB基因调控的基因总数(调控元)为311个,其中正调控215个,负调控96个。代谢途径富集结果表明,phoB基因正调控的主要代谢途径包括:磷酸转运系统基因;与磷酸代谢的相关基因、碳代谢、能量代谢有关的基因;趋化与运动;染色体复制、DNA 拓扑异构酶、蛋白质翻译等有关的基因等。负调控的主要代谢途径包括:硫酸盐吸收相关基因、氨基酸合成相关基因、氨态氮吸收相关基因、镁离子转运载体相关基因、胞外多糖合成相关基因、磷酸-果糖转运系统基因、细菌应急素(p)ppGpp合成酶基因relA、III型分泌系统调控基因hrpX、逆境适应相关基因等。表明PhoB是水稻条斑病菌的全局调控因子,不仅调控调控磷酸的吸收、代谢,以及其他元素的吸收、代谢,而且调控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基因,同时对致病、逆境适应相关的基因调控。该研究揭示,当环境中的磷酸盐缺乏时,细菌不但没有因为营养缺乏而丧失致病性,反而启动了大量致病相关的基因。也就是说,低磷胁迫作为一种环境信号,激发了水稻条斑病菌重要致病系统基因的表达。这一结果提示,通过改变环境营养成分,调控病原细菌的毒力,使其侵染能力下降。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水稻-病原菌互作机制,为水稻病害防控提供新的靶标和策略。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2)
Type III effectors xopN and avrBS2 contribute to the virulence of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strain GX01
III 型效应子 xopN 和 avrBS2 有助于增强米黄单胞菌 pv 的毒力。
  • DOI:
    10.1016/j.resmic.2019.10.002
  • 发表时间:
    2020-03-01
  • 期刊:
    RESEARCH IN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
    2.6
  • 作者:
    Liao, Zhou-Xiang;Li, Jian-Yuan;Huang, Sheng
  • 通讯作者:
    Huang, Sheng
水稻条斑病菌内源质粒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南方农业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曾晨;李康佳;尹朝群;牛祥娜;赵嘉城;朱平川;姜伟;何勇强
  • 通讯作者:
    何勇强
水稻黄单胞菌2个致病变种的表型和趋化性比较研究
  • DOI:
    10.16088/j.issn.1001-6600.2019.02.022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许力丹;赵敏;李美霖;曾晨;莫琇羽;刘美娜;朱平川;何勇强
  • 通讯作者:
    何勇强
Genome-Wide Screening for Novel Candidate Virulence Related Response Regulator Genes in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米黄单胞菌 pv. 中新型候选毒力相关反应调节基因的全基因组筛选
  • DOI:
    10.3389/fmicb.2018.01789
  • 发表时间:
    2018-08
  • 期刊: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Zhang Zheng-Chun;Zhao Min;Xu Li-Dan;Niu Xiang-Na;Qin Hong-Ping;Li Yi-Ming;Li Mei-Lin;Jiang Zhong-Wei;Yang Xia;Huang Guang-Hui;Jiang Wei;Tang Ji-Liang;He Yong-Qiang
  • 通讯作者:
    He Yong-Qiang
Systematic Functional Analysis of Sigma (σ) Factors in the Phytopathogen Xanthomonas campestris Reveals Novel Roles in the Regulation of Virulence and Viability.
植物病原体黄单胞菌中 Sigma (sigma) 因子的系统功能分析揭示了毒力和活力调节中的新作用
  • DOI:
    10.3389/fmicb.2018.01749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Yang LY;Yang LC;Gan YL;Wang L;Zhao WZ;He YQ;Jiang W;Jiang BL;Tang JL
  • 通讯作者:
    Tang JL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启动子识别问题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蒙冰;钟诚;何勇强;刘伟;王志强
  • 通讯作者:
    王志强
酵母耐铜蛋白基因CUP1的克隆和植物表达在的构建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勇强;陶勤南;藏宁
  • 通讯作者:
    藏宁
水稻白叶枯病菌pxo_04104基因功能的初步分析
  • DOI:
    10.13417/j.gab.036.001588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田程;段江宁;李建超;倪哲;罗军;韩倩;廖舟翔;何勇强;黄胜
  • 通讯作者:
    黄胜
野油菜黄单胞菌Xcc 8004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基因及其蛋白架构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植物病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姚任之;唐学慧;何勇强;姜伟
  • 通讯作者:
    姜伟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一个假定的udgH基因的功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蔡文侠;黄光辉;王婷婷;付珊;何勇强;姜伟
  • 通讯作者:
    姜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何勇强的其他基金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趋化受体基因在致病中的作用机理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35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VI型分泌系统的功能鉴定
  • 批准号:
    31270139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7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一个新的III型效应物基因的功能鉴定
  • 批准号:
    31070088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3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野油菜黄单胞菌HrpG调控元中III型效应物基因的鉴定
  • 批准号:
    30870071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用DNA芯片技术研究黄单胞菌HrpG和RpfG调控元
  • 批准号:
    30470020
  • 批准年份:
    2004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MT基因在假单胞菌和苎麻中的表达及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 批准号:
    39860038
  • 批准年份:
    1998
  • 资助金额:
    11.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