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VI型分泌系统的功能鉴定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270139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8.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104.微生物遗传与生物合成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The bacterial type VI secretion system (hereafter T6SS) is a recently discovered macromolecular secretion system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icity and environmental adaptation of a variety of phytopathogenic bacteria. Our research group has annotated the homologous genes for encoding T6SS from the recently sequenced genome of the rice bacterial leaf streak disease pathogen Xanthomonas oryzae pathovar oryzicola (hereafter Xoc) GX01 strain. The pilo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utation in the annotated translocation protein encoding gene hcp1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reduction in virulence of Xoc, suggesting that the T6S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this pathogen. The overall aims of this proposal are to elucid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T6SS and the pathogenicity of Xoc, and to identify the T6SS effectors and their genes. The major research contents include: 1. elucidation of the role of T6S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Xoc by mutant phenotypic analysis and plant assays; 2. Selection of the induction medium for T6SS operons by using the gus reporter; 3. Identification of the T6SS effectors and their genes by comparative proteome profiling of the Xoc wild type and the T6SS key gene mutant. The results in this project will facilitate the researches for identification of the host targets of the T6SS effectors and elucidation the functional mechanism of T6S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Xoc.
细菌的VI型分泌系统(T6SS)是一种新发现的大分子分泌系统,在多种病原细菌的致病性及环境适应性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课题组从最近测序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oc)GX01菌株全基因组中注释了编码T6SS系统的同源基因。先导实验结果显示,注释的编码转位蛋白的基因hcp1突变导致该菌的致病力显著降低,提示T6SS可能与Xoc的致病功能相关。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T6SS与Xoc致病性之间的关系,并鉴定依赖T6SS的效应子及基因。研究内容包括:1.构建T6SS的关键基因的缺失突变体,通过表型和致病力检测,明确T6SS在Xoc致病中的作用;2.构建T6SS操纵子表达gus报告子,筛选T6SS基因诱导表达培养基;3.进行野生型菌株与T6SS关键基因突变体间的分泌蛋白组比较,鉴定Xoc的T6SS效应子及基因。研究结果将为下一步鉴定T6SS效应子的寄主靶标、阐明T6SS在Xoc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机理打下基础。

结项摘要

细菌的VI型分泌系统(T6SS)是一种新发现的大分子分泌系统,在多种病原细菌的致病性、菌间竞争和环境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Xoc GX01的基因组中注释了两套编码T6SS的同源基因簇,分别命名为T6SS1和T6SS2,为了弄清T6SS系统在Xoc中作用,我们采用反向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微生物学常规实验技术,构建了两个基因簇的单缺失突变体和双缺失突变体,构建了关键基因clpB-like、clpB2、hcp1、hcp2、icmF和lip等单个基因突变体,以及hcp1与hcp2双缺失突变体,并进行了生理生化表型鉴定、致病力检测、菌间竞争性测试等研究。结果表明:(1)突变体DMT6SS1、DMT6SS2 和DMT6SS1/DMT6SS2的胞外多糖产量、胞外蛋白酶分泌、生物膜形成和游动能力均没有发生变化,但三个突变体的致病力比野生型菌株分别下降了17.7%,15.6%和25.0%。(2)突变体ΔclpB-like和ΔclpB2的胞外多糖产量、胞外蛋白酶分泌和生物膜形成能力没有变化,ΔclpB-like突变体的游动性显著减弱。ΔclpB-like和ΔclpB2的致病力分别降低了26.7%与21.0%。(3)突变体Δlip和ΔicmF在生长速率、胞外多糖、胞外蛋白酶、游动性、生物膜形成以及致病力与GX01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4)与GX01相比,突变体DMT6SS1、DMT6SS2、Δhcp1的Δhcp2对大肠杆菌DH5α菌株的抑制程度显著下降。(5)过量表达hcp2基因的Xoc 菌株,生长速率、胞外多糖产量、游动能力极显著增强,致病力极显著降低。而过量表达hcp1,则没有上述效果。(6)发现在Xoc GX01菌株中含有一个内源质粒pXOCgx01,带有一套编码IV型分泌系统(T4SS)的基因簇,其中部分基因的产物可与T6SS系统互用。pXOCgx01可显著提高受体菌对重金属的耐受性。.本课题系统地研究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T6SS的功能,明确了T6SS对Xoc的基本生长、基本生理生化表型没有影响,对病菌的毒力有一定影响,但不是该菌主要的致病因子。hcp2基因过表达显著提升了Xoc菌体生长速率,但减弱了致病力。pXOCgx01质粒是在Xoc菌株中首次发现和鉴定的内源性质粒,该质粒在病菌进化中起一定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全面揭示T6SS功能提供新的内容。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
专著数量(1)
科研奖励数量(1)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Complete sequence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first indigenous plasmid from 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来自米黄单胞菌 pv 的第一个本地质粒的完整序列和详细分析。
  • DOI:
    10.1186/s12866-015-0562-x
  • 发表时间:
    2015-10-24
  • 期刊:
    BMC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
    4.2
  • 作者:
    Niu XN;Wei ZQ;Zou HF;Xie GG;Wu F;Li KJ;Jiang W;Tang JL;He YQ
  • 通讯作者:
    He YQ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启动子识别问题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蒙冰;钟诚;何勇强;刘伟;王志强
  • 通讯作者:
    王志强
酵母耐铜蛋白基因CUP1的克隆和植物表达在的构建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何勇强;陶勤南;藏宁
  • 通讯作者:
    藏宁
野油菜黄单胞菌Xcc 8004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基因及其蛋白架构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植物病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姚任之;唐学慧;何勇强;姜伟
  • 通讯作者:
    姜伟
水稻白叶枯病菌pxo_04104基因功能的初步分析
  • DOI:
    10.13417/j.gab.036.001588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田程;段江宁;李建超;倪哲;罗军;韩倩;廖舟翔;何勇强;黄胜
  • 通讯作者:
    黄胜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一个假定的udgH基因的功能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蔡文侠;黄光辉;王婷婷;付珊;何勇强;姜伟
  • 通讯作者:
    姜伟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何勇强的其他基金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趋化受体基因在致病中的作用机理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35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水稻条斑病菌磷酸盐代谢调控系统在致病中作用机理的研究
  • 批准号:
    31660505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一个新的III型效应物基因的功能鉴定
  • 批准号:
    31070088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3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野油菜黄单胞菌HrpG调控元中III型效应物基因的鉴定
  • 批准号:
    30870071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用DNA芯片技术研究黄单胞菌HrpG和RpfG调控元
  • 批准号:
    30470020
  • 批准年份:
    2004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MT基因在假单胞菌和苎麻中的表达及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 批准号:
    39860038
  • 批准年份:
    1998
  • 资助金额:
    11.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