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发层细胞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泡状棘球蚴的研究

批准号:
81141086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10.0 万元
负责人:
刘凡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2604.免疫学检验
结题年份:
2012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田慧敏、程喆、杨天赐、王彦海、童曼丽、付左根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泡状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被我国列为重点防治的人兽共患病。目前对该病的诊断手段主要是重组抗原检测血清抗体为主,但是抗体检测不能有效区分现症患者和既往患者,不宜用作疗效考核和病情转归监测。同时由于重组抗原多以检测多抗为主,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有待提高。生发层细胞是泡状棘球蚴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和导致宿主病变的重要基础。我们前期工作中建立了生发层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对其抗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本项目中我们将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针对生发层细胞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单克隆抗体检测泡状棘球蚴循环抗原的方法和试剂。项目研究对提高泡状棘球蚴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患者疗效的评估、病情监测以及控制疾病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今后以单克隆抗体为介导的放射免疫显像诊断和药物导向治疗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英文摘要
泡状棘球蚴病(A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被我国列为重点防治的人兽共患病。目前对该病的诊断手段主要是重组抗原检测血清抗体为主,但是抗体检测不能有效区分现症患者和既往患者,不宜用作疗效考核和病情转归监测。同时由于重组抗原多以检测多抗为主,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有待提高。生发层细胞是泡状棘球蚴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和导致宿主病变的重要基础。本项目中我们建立了生发层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对其抗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针对生发层细胞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结果获得5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对泡状棘球蚴生发层细胞抗原阳性检出率为100%。经过腹水制备的单抗效价均在1:32000以上。其中4株可以有效检测出泡状棘球蚴感染宿主血清中的循环抗原。与其他寄生病原交叉反应实验表明,其特异性均在75%以上,有两株单克隆抗体不与细粒棘球蚴、囊尾蚴以及血吸虫感染宿主的血清呈阳性反应。其中7G11H7单克隆抗体可以成功检测泡状棘球蚴感染宿主血清中的循环抗原,其最早可检测到感染后35天血清中的循环抗原,感染后3个月血清中的循环抗原检出阳性率即可达到100%。用此抗体进行斑点金免疫渗滤检测法包被浓度为100ng/mL,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10。表明7G11H7单克隆抗体可有效进行AE患者的循环抗原检测,同时也可以用于AE的早期诊断。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细胞外基质蛋白TGFBI在肝纤维化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 批准号:82370623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49万元
- 批准年份:2023
- 负责人:刘凡
- 依托单位:
面向2035年医学科学基金结构性治理的内涵探索
- 批准号:--
- 项目类别:--
- 资助金额:10万元
- 批准年份:2023
- 负责人:刘凡
- 依托单位:
Periostin蛋白在酒精性脂肪肝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
- 批准号:82070607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55万元
- 批准年份:2020
- 负责人:刘凡
- 依托单位:
EGFR和AMPK信号通路介导的多梳蛋白BMI-1表达调控在泡球蚴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机制
- 批准号:81871679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57.0万元
- 批准年份:2018
- 负责人:刘凡
- 依托单位:
Aurka激酶影响泡状棘球蚴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
- 批准号:81471970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80.0万元
- 批准年份:2014
- 负责人:刘凡
- 依托单位:
泡状棘球蚴感染后宿主肝脏基因表达变化的高通量分析研究
- 批准号:81201305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28.0万元
- 批准年份:2012
- 负责人:刘凡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