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损伤时线粒体动态变化的调控机制及干预线粒体动态变化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37107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901.分子与细胞神经生物学
  • 结题年份:
    2017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7-12-31

项目摘要

Stroke is a leading cause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Mitochondria play very important roles both in health and disease. Mitochondria are highly dynamic cell organelles which exhibit "fission and fusion" dynamics. Mitochondrial fragmentation was observed in some pathological models of cultured cells which was suggested to induce cell damage. However, their behavior in the in vivo ischemic model is totally unknown. Furthermor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fission and fusion" dynamics regulation and their effects on neuronal viability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Using two-photon microscope, we will real time record the changes of neuronal mitochondrial morphology, and their membrane potential, super oxygen radical production in the in vivo photothrombosis ischemia model. Then the effect of mitochondrial "fission and fusion" dynamics on their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neuronal viability will be determined. By combined analysis of second-generation sequencing and bioinformatics, we will screen the microRNAs, which regulate the mitochondrial morphological dynamics, as a target to manipulate mitochondria. Furthermore, by cerebral delivery of miRNA mimics and miRNA antagomirs of screened miRNA, we will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the miRNA on neuronal damage in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odel. Not only will our work solve a basic scientific problem, but also probably provide a new therapeutic strategy or target for stroke.
脑缺血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线粒体是具有高度动态性的细胞器,呈现"分裂-融合"的动态变化;其在神经元损伤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已被认识。在培养细胞的病理模型中检测到线粒体的片段化,并有证据显示其片段化引发细胞损伤。然而,神经元的线粒体在在体缺血条件下的行为尚无研究,对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的调控机制及其影响神经元命运的机制则更缺乏认识。本研究拟利用给培养神经元以氧糖剥夺的离体缺血模型及在双光子显微镜下造成光化学血栓形成的在体局部微中风模型,系统观测线粒体形态动态变化,并多角度研究线粒体形态变化对其功能的影响;利用第二代深度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调控Drp1、Fis1、Opa1等线粒体形态动态变化相关蛋白的miRNA;离体、在体敲减所筛选的miRNA,研究其对神经元线粒体形态变化及对神经元存活的影响,并在在体缺血模型下检测其保护作用。研究结果将为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结项摘要

脑缺血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在脑缺血过程中氧糖供应不足导致细胞内产能受阻、离子失衡,造成胞外谷氨酸的大量积累。高浓度谷氨酸过度激活细胞膜上谷氨酸受体,引发胞内钙超载,线粒体片段化,线粒体功能紊乱,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这一过程被称为兴奋性毒性,广泛存在于中风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损伤过程中。线粒体是具有高度动态性的细胞器,呈现“分裂-融合”的动态变化。microRNAs是一类进化上保守的非编码RNA,它可以与靶基因相互结合,通过降解mRNA或抑制蛋白翻译的方式来调控基因表达。在脑缺血过程中,已有部分研究报道表明microRNAs可以参与兴奋性毒性中神经元损伤的调节,然而microRNAs是否能通过调控线粒体的动态变化来挽救该模型下的神经元损伤,及其作用机制却并未阐明。.本研究中,结合激光共聚焦成像、二代测序和生物化学等方法,对氧糖剥夺缺血模型及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模型中神经元存活、线粒体形态变化及microRNAs表达变化进行了探究。在多种病理损伤模型中,均检测到了线粒体片段化和细胞活力下降;进一步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相关蛋白,发现Mfn2在损伤中显著下调,同时Opa1的剪切变体比例发生变化。为了深入探究microRNA在其中的调控作用,对谷氨酸处理后的microRNA表达谱进行测序,通过差异表达分析获得显著变化的microRNA candidates。利用含有TuD-RNA的慢病毒对进行特异性封闭,结果表明,封闭miR-X或miR-Y可以显著挽救谷氨酸造成的线粒体片段化,其中前者效果更为明显。进一步的存活实验结果表明,封闭miR-X和miR-Z可以显著挽救神经元活力。microRNA调控的靶基因及具体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索。.本研究对兴奋性毒性中线粒体片段化和microRNA的变化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操纵microRNA的含量可以显著抑制线粒体片段化且能挽救神经元损伤。这对于兴奋性毒性中细胞的损伤修复有一定的意义,将为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ERp57 modulates mitochondrial calcium uptake through the MCU
ERp57 通过 MCU 调节线粒体钙摄取
  • DOI:
    10.1016/j.febslet.2014.04.041
  • 发表时间:
    2014-06-05
  • 期刊:
    FEBS LETTERS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He, Jingquan;Shi, Weikang;Chai, Zhen
  • 通讯作者:
    Chai, Zhen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neurotrophin 3 regulate axon initial segment location and affect neuronal excitability in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蛋白 3 调节轴突起始段位置并影响培养海马神经元的神经元兴奋性
  • DOI:
    10.1111/jnc.14050
  • 发表时间:
    2017-07-01
  • 期刊:
    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
  • 影响因子:
    4.7
  • 作者:
    Guo, Yu;Su, Zi-jun;Chai, Zhen
  • 通讯作者:
    Chai, Zhe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快速低功率全光可调局域激子极化激元超材料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柴真;胡小永;杨宏;龚旗煌
  • 通讯作者:
    龚旗煌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柴真的其他基金

Ppp1r3c通过调节糖原代谢抵抗神经元缺血损伤的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2371238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神经元轴突起始段可塑性受网络活动调节的机制及其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
  • 批准号:
    31871084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5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脑缺血过程中的酸化调节星形胶质细胞分泌进而调节神经元功能的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1671111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6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脑缺血时胶质细胞调控神经元突触外NMDA受体信号的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1070934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脑损伤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保护神经元的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0871287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2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皮层神经元钙稳态调控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0670500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2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细胞因子对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神经元离子通道的影响
  • 批准号:
    30170248
  • 批准年份:
    2001
  • 资助金额:
    17.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