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高山苔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功能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071167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4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09.基础土壤学
  • 结题年份:
    2013
  • 批准年份:
    2010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1-01-01 至2013-12-31

项目摘要

苔原包括极地苔原和高山(山地)苔原,是以苔藓和地衣占优势的、无林的自然景观类型,是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本申请项目以我国最典型的高山苔原- - 长白山苔原为研究对象,利用微生物学方法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高山苔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季节变化以及与低海拔森林土壤的异同;并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微生物群落对气候变化(气温升高、大气氮沉降)的反应。这项研究将会填补我国高山苔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的空白,为我国苔原生态区保护以及预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理论依据。项目最后进一步通过比较长白山苔原和加拿大北极苔原土壤,研究高纬度、高海拔两种不同类型苔原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异同以及与高山﹑极地两种不同生存环境的关系。

结项摘要

长白山是目前地球上为数不多保存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其植被的垂直分布是欧亚大陆从温带到寒带植被水平地带性的缩影,长白山苔原是我国最典型的高山苔原,是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生态功能的理想平台。本项目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深入研究了长白山土壤细菌及真核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 并重点研究了高山苔原小尺度下不同海拔(植被类型)下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在尺度下长白山大细菌群落随海拔(植被类型)呈明显分异,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水平以及优势细菌门的相对丰度与土壤pH呈最显著相关。本研究首次论证了pH也是驱动土壤细菌群落垂直分布的关键因子,从而拓宽了pH驱动土壤细菌生物地理分布的空间范围:从水平到垂直梯度。与细菌类似, 真核微生物(真菌,原生动物等)随海拔(植被类型)也呈现明显分异,其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与pH也呈现显著相关。长白山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然而微生物多样性随海拔未呈现明显的趋势,表明长白山土壤微生物的海拔多样性模式与动植物显著不同。在高山苔原小尺度下, 土壤细菌群落组成随海拔梯度(植被类型)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异, 且其多样性随海拔升高显著下降。为进一步加深理解微生物的海拔分布模式及其与碳氮循环的关联, 后续研究我们聚焦碳氮转化微生物及功能基因的垂直分布, 期望揭示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的特点和内在机制, 并为长白山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Geographic distance and pH drive bacterial distribution in alkaline lake sediments across Tibetan Plateau.
地理距离和 pH 值驱动青藏高原碱性湖泊沉积物中的细菌分布
  • DOI:
    10.1111/j.1462-2920.2012.02799.x
  • 发表时间:
    2012-09
  • 期刊: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
    5.1
  • 作者:
    Xiong J;Liu Y;Lin X;Zhang H;Zeng J;Hou J;Yang Y;Yao T;Knight R;Chu H
  • 通讯作者:
    Chu H
Rapid recovery of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after wildfire in a Chinese boreal forest.
中国北方森林火灾后土壤细菌群落的快速恢复
  • DOI:
    10.1038/srep03829
  • 发表时间:
    2014-01-23
  • 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Xiang X;Shi Y;Yang J;Kong J;Lin X;Zhang H;Zeng J;Chu H
  • 通讯作者:
    Chu H
高寒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微生物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褚海燕
  • 通讯作者:
    褚海燕
Long-Term Balanced Fertilization Decreases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al Diversity in an Arable Soil in North China Revealed by 454 Pyrosequencing
454焦磷酸测序揭示华北耕地土壤长期平衡施肥降低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 DOI:
    10.1021/es3001695
  • 发表时间:
    2012-06-05
  • 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11.4
  • 作者:
    Lin, Xiangui;Feng, Youzhi;Chu, Haiyan
  • 通讯作者:
    Chu, Haiyan
Soil pH driv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along elevation in Changbai Mountain
长白山土壤pH值驱动细菌群落沿海拔空间分布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影响因子:
    9.7
  • 作者:
    褚海燕
  • 通讯作者:
    褚海燕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结构方程模型在土壤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 DOI:
    10.21769/bioprotoc.2003678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BIO-PROTOCOL
  • 影响因子:
    0.8
  • 作者:
    杨腾;褚海燕
  • 通讯作者:
    褚海燕
不同硼利用效率甘蓝型油菜对钙的吸收和分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喻敏;褚海燕;吴礼树
  • 通讯作者:
    吴礼树
天目山银杏根区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
  • DOI:
    10.13758/j.cnki.tr.2022.05.012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土壤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狄;杨腾;林臣峰;付晓;赵云鹏;褚海燕
  • 通讯作者:
    褚海燕
浙江慈溪不同利用年限水稻土微生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生态学报, 28(3), 2008 (CSCD)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君利;林先贵;尹睿;褚海燕
  • 通讯作者:
    褚海燕
不同硼效率甘蓝型油菜品种对镁的吸收、分配差异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土壤肥料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喻敏;褚海燕;吴礼树
  • 通讯作者:
    吴礼树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褚海燕的其他基金

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典型湿地微生物多样性的演变与保护
  • 批准号:
    42230511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269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青藏高原典型湿地甲烷氧化微生物的分布与功能
  • 批准号:
    91951109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8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长期不同施肥管理对小麦根际及内生微生物的影响机制
  • 批准号:
    31870480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长白山土壤碳氮转化微生物的垂直分布及其驱动机制
  • 批准号:
    41371254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