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施肥管理对小麦根际及内生微生物的影响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87048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305.群落生态学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8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9-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Fertilization is the main approach to maintain soil fertility and increase crop production. Fertilization can also affect belowground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then aboveground microbial community through plants. Meanwhile, belowground and aboveground microbial communiti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plant growth and health. Based on a long-term experiment in Mengcheng, Anhui, we will collect rhizosphere soil, wheat leaves and roots samples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s to investigate the following contents using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and Geo-Chip technology: (1) microbial diversity,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network interactions in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s; (2)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network interactions of microbial functional groups (e.g., nitrogen fixing microbes; mycorrhizal fungi) in rhizosphere soil; (3) the key endophytic species in wheat leaves and roots and the up-below ground microbial relationships. This research will illuminate the response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wheat rhizosphere, leaves and roots to different long-term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s, and will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below-ground and above-ground microbial communities. The project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for evaluating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crobiology.
施肥是农业生产中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的主要途径,同时也会影响地下微生物群落,并以植物为媒介,间接影响地上微生物群落。植物根际微生物、根内微生物以及叶内微生物对植物的生长和健康都有重要的作用。本申请项目依托于安徽蒙城长期定位实验站,通过采集小麦根际土壤及植物根、叶片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基因芯片等技术,来研究:(1)长期不同施肥管理对小麦根际及其内生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组成的影响,并构建微生物相互关系网络;(2)不同施肥管理下功能微生物类群(包括固氮菌、菌根真菌等)的群落异同及相互关系网络;(3)进一步寻找小麦内生微生物的关键类群,探索内生微生物与根际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关联,最终明确不同施肥管理下小麦根际与内生微生物的群落特征与演变规律,阐明地上-地下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联机制。该研究将为从微生物学角度评价不同施肥管理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结项摘要

施肥是农业培肥和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长期施肥能够影响地下微生物群落,并以植物为媒介间接影响地上植物微生物群落。植物的生长、健康与根际微生物、根内微生物以及叶内微生物群落息息相关。研究长期施肥对植物根际、内生微生物群落稳定性、营养结构、碳氮等元素循环过程的影响对揭示农田土壤-植物-微生物的群落构建机制、演替规律及其生态功能潜力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依托安徽蒙城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站,通过原位实验与微宇宙13C同位素标记实验,结合高通量测序、宏基因组测序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管理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微生物群落、内生微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共存网络的影响机制,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管理对小麦根际和根内细菌、真菌、丛枝菌根真菌以及根际光合碳代谢微生物群落与功能具有显著影响;揭示了根际关键微生物群落稳定性和多样性驱动土壤功能潜力和作物生产力的生态学机制;阐明了长期施肥降低根际对固氮微生物群落的选择性机制;明确了根际光合碳代谢相关微生物菌群植物光合碳代谢相关的微生物具有更高的最大潜在生长率,还具有更多与碳代谢、ATP结合蛋白、基础代谢酶、IAA和铁载体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解析了根内微生物共存网络模块与小麦产量的关联机制。研究结果为从植物-微生物的互作关系角度评价不同施肥管理措施的生态环境效应提供了科学依据。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9)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Identification of the rhizosphere microbes that efficiently consume plant-derived carbon.
鉴定有效消耗植物源碳的根际微生物。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影响因子:
    9.7
  • 作者:
    Kunkun Fan;Hannah Holl;-Moritz;Corinne Walsh;Xisheng Guo;Daozhong Wang;Yang Bai;Yong-guan Zhu;Noah Fierer;Haiyan Chu
  • 通讯作者:
    Haiyan Chu
Root stoichiometry explains wheat endophytes and their link with crop production after four decades of fertilization.
根化学计量解释了小麦内生菌及其在四十年施肥后与作物生产的联系。
  • DOI:
    10.1016/j.scitotenv.2022.157407
  • 发表时间:
    2022-07
  • 期刊: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影响因子:
    9.8
  • 作者:
    Yuying Ma;Daozhong Wang;Xisheng Guo;Yong-Guan Zhu;Manuel Delgado-Baquerizo;Haiyan Chu
  • 通讯作者:
    Haiyan Chu
Differential Responses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al Communities to Long-Term Fertilization in the Wheat Rhizosphere and Root Endosphere
小麦根际和根内圈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对长期受精的差异反应
  • DOI:
    10.1128/aem.00349-21
  • 发表时间:
    2021-06
  • 期刊: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 影响因子:
    4.4
  • 作者:
    Yuying Ma;Huanchao Zhang;Daozhong Wang;Xisheng Guo;Teng Yang;Xingjia Xiang;Florian Walder;Haiyan Chu
  • 通讯作者:
    Haiyan Chu
Effect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wheat endosphere
长期施肥对小麦内圈细菌群落的影响
  • DOI:
    10.1016/s1002-0160(19)60838-6
  • 发表时间:
    2021-08
  • 期刊:
    Pedosphere
  • 影响因子:
    5.7
  • 作者:
    Ma Yuying;Weisenhorn Pamela;Guo Xisheng;Wang Daozhong;Yang Teng;Shi Yu;Zhang Huanchao;Chu Haiyan
  • 通讯作者:
    Chu Haiyan
Phosphorus and Zinc Are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Belowground Fungal Communities in Wheat Field under Long-Term Fertilization.
磷、锌与长期施肥麦田地下真菌群落密切相关
  • DOI:
    10.1128/spectrum.00110-22
  • 发表时间:
    2022-04-27
  • 期刊:
    Microbiology spectrum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 通讯作者: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高寒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微生物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褚海燕
  • 通讯作者:
    褚海燕
结构方程模型在土壤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 DOI:
    10.21769/bioprotoc.2003678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BIO-PROTOCOL
  • 影响因子:
    0.8
  • 作者:
    杨腾;褚海燕
  • 通讯作者:
    褚海燕
不同硼利用效率甘蓝型油菜对钙的吸收和分配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喻敏;褚海燕;吴礼树
  • 通讯作者:
    吴礼树
天目山银杏根区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
  • DOI:
    10.13758/j.cnki.tr.2022.05.012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土壤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狄;杨腾;林臣峰;付晓;赵云鹏;褚海燕
  • 通讯作者:
    褚海燕
浙江慈溪不同利用年限水稻土微生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生态学报, 28(3), 2008 (CSCD)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君利;林先贵;尹睿;褚海燕
  • 通讯作者:
    褚海燕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褚海燕的其他基金

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典型湿地微生物多样性的演变与保护
  • 批准号:
    42230511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269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青藏高原典型湿地甲烷氧化微生物的分布与功能
  • 批准号:
    91951109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8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长白山土壤碳氮转化微生物的垂直分布及其驱动机制
  • 批准号:
    41371254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长白山高山苔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功能研究
  • 批准号:
    41071167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4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