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驯化的区域分异及环境控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771231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714.环境信息与环境预测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It’s gradually accepted that plant domestication occurred in multi-focal areas instead of one core area in recent years. The early rice remains, older than 8ka cal BP were recovered from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Huai River Basin and Shandong Province, and Guangdong was claimed as potential area of rice domestication or early cultivation by modern genetics. These findings outlined a multi-focal pattern of early rice domestication in early Holocene, but rice remains from Huai River Basin, Shangdong Province and Guangdong needs further study. Rencent studies also reveal that the pace of rice domestication was different betwee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gions of Yangtze River. Though the process of rice domestication started around 10ka BP in both regions, the rice was fully domesticated by 8.0ka BP in the middle region while 6.0ka BP in the lower regions. Here we are planning to study the early rice remains via phytolith analysis for samples collected in Huai River basin and Guandong Province to reconstruct the history of rice use, including wild and domesticated ones. And, we are going to select the typical study areas, the Liyang Plai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Ninbo-Shaoxing Plain in the Lower Reches, compare the changes of areas of available lands,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 and population during 10-5ka BP, to explore the reason why the pace of rice domestication was different.
近些年,国际学界逐渐认识到,很多农作物的驯化不是一个点,而是多个中心。长江中游、下游、淮河流域、山东地区都存在8000年前的水稻遗存,遗传基因学更认为华南也是驯化中心之一,这些研究结果勾勒出中国水稻驯化的多中心格局。但除前两个区域的水稻遗存得到相对充分的研究以外,其他区域都需要更进一步的工作来理解这些遗存的性质。长江中游、下游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驯化的速度在这两个区域是有差异的,长江中游距今8000年前完成了水稻驯化,而下游则持续到距今6000年左右。本项目拟对淮河流域、华南的早期水稻遗存进行研究,明确这两地对野生水稻和驯化水稻的利用过程;并选择长江中游澧阳平原、下游宁绍平原作为典型研究区,对比两个研究区距今10-5ka cal BP可利用土地面积、动植物资源、人口规模的变化,从环境变迁的角度探讨水稻驯化区域分异的原因。

结项摘要

近年来,多学科积累的成果已勾勒出了中国水稻驯化和利用的多中心格局,但是,相关研究多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他地区的情况尚不清楚;另一方面,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驯化速率存在明显差异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但是,关于产生此差异的机制鲜有讨论。基于上述两个问题,我们系统采集和分析了来自7个遗址的11份测年样品、117份植硅体样品,并借助Arc GIS估算了澧阳平原、宁绍平原的10000-6000 BP人口数量和最宜耕地面积变化。上述分析显示,各地区水稻驯化和利用的模式均不相同,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水稻驯化和利用的核心区,其经历了完整的水稻驯化过程,而以华南地区为代表的地区为水稻驯化和利用的延伸区,这些地区水稻的利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扩散的结果。长江中游地区较快的水稻驯化速率是适应快速人口增长的结果,而缓慢的人口增长难以推进长江下游地区的水稻驯化进程;而且,气候变化对两地区水稻驯化进程的影响并不显著。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中国现代块根块茎类植物淀粉粒形态分析
  •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18.06.08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第四纪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维维;马永超;李昭;马志坤;杨晓燕
  • 通讯作者:
    杨晓燕
古代淀粉遗存反映的新石器中期华北平原北部旱作农业发展状况—以河北阳原姜家梁遗址为例
  • DOI:
    10.11928/j.issn.1001-7410.2018.05.23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第四纪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马志坤;郇秀佳;马永超;李珺;杨晓燕
  • 通讯作者:
    杨晓燕
Multiple indicators of rice remains and the process of rice domestication: A case study in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region, China.
水稻遗骸的多重指标与水稻驯化过程:以中国长江下游地区为例
  • DOI:
    10.1371/journal.pone.0208104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PloS one
  • 影响因子:
    3.7
  • 作者:
    Ma Y;Yang X;Huan X;Gao Y;Wang W;Li Z;Ma Z;Perry L;Sun G;Jiang L;Jin G;Lu H
  • 通讯作者:
    Lu H
New radiocarbon and archaeobotanical evidence reveal the timing and route of southward dispersal of rice farming in south China
新的放射性碳和考古植物学证据揭示了中国南方稻作农业南下的时间和路线
  • DOI:
    10.1016/j.scib.2018.10.011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Science Bulletin
  • 影响因子:
    18.9
  • 作者:
    Yang Xiaoyan;Chen Qiuhe;Ma Yongchao;Li Zhao;Hung Hsiao-chun;Zhang Qianglu;Jin Zhiwei;Liu Suoqiang;Zhou Zhenyu;Fu Xianguo
  • 通讯作者:
    Fu Xianguo
Different Human–Dog Interactions in Early Agricultural Societies of China, Revealed by Coprolite
粪化石揭示了中国早期农业社会中不同的人狗互动
  • DOI:
    10.3389/feart.2020.633724
  • 发表时间:
    2021-02
  • 期刊: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 影响因子:
    2.9
  • 作者:
    Zhang Yunan;Sun Guoping;Zhang Dong;Yang Xiaoyan;Wu Xiaohong
  • 通讯作者:
    Wu Xiaoho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 DOI:
    10.16205/j.cnki.cama.2021.0006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数学年刊. A辑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郭寿桃;杨晓燕
  • 通讯作者:
    杨晓燕
颞叶癫痫患者情绪及认知功能研究
  • DOI:
    10.16636/j.cnki.jinn.2018.02.001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雅瑜;龙莉莉;杨晓燕;赵海婷;黄莎;肖波
  • 通讯作者:
    肖波
利用SNP标记鉴定荔枝杂种后代
  • DOI:
    10.13271/j.mpb.014.000647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分子植物育种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伟;肖志丹;蒋侬辉;杨晓燕;袁沛元;邱燕萍;凡超;向旭
  • 通讯作者:
    向旭
The existence of n-Auslander-Reiten sequences via determined morphisms
通过确定的态射证明 n-Auslander-Reiten 序列的存在
  • DOI:
    10.1142/s0219498823500317
  • 发表时间:
    --
  • 期刊:
    J. Algebra Appl.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谢宗阳;刘仲奎;杨晓燕
  • 通讯作者:
    杨晓燕
相对于半对偶模的Gorenstein AC-投射模
  • DOI:
    10.6040/j.issn.1671-9352.0.2016.579
  • 发表时间:
    2017-10
  • 期刊:
    山东大学学报. 理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彦中;杨晓燕
  • 通讯作者:
    杨晓燕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杨晓燕的其他基金

全新世中晚期中国南亚热带地区不同地貌背景下人类适应过程的分异
  • 批准号:
    41371217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9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植物块根块茎类淀粉粒分析及其在中国岭南地区史前植物利用研究中的应用
  • 批准号:
    41072140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5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国北方黍属、狗尾草属淀粉粒分析及其在旱作农业起源研究中的应用
  • 批准号:
    40771205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