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研究人源Mad2蛋白构象转换中间态的溶液结构

批准号:
21103199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负责人:
孙红宾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B0707.化学生物学理论、方法与技术
结题年份:
2014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杨婧、万婵娟、李燕、毕允晨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纺锤体检查点是一个细胞周期拯救系统,它阻止未成熟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以确保染色体遗传的正确性,防止非整倍体以及肿瘤细胞的形成。纺锤体检查点蛋白Mad2 能够与Mad1结合,形成Mad2-Mad1四聚体复合物,招募没有生物活性的Open-Mad2到动粒并转换构象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Close-Mad2,使之能够与Cdc20结合,释放到细胞质内,抑制APC的泛素连接酶活性,最终使细胞周期停滞。有证据表明,有中间态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于Mad2的构象转换过程中,其在Mad2行使功能时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对于这种处于溶液状态的蛋白质中间态结构的研究,毫无疑问,核磁共振(NMR)技术是唯一的手段。本项目将应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法对重组的Mad2进行表达、纯化,应用核磁共振研究Mad2构象转换中间态的溶液结构,揭示Mad2构象转换的机制及其在行使纺锤体检查点蛋白功能中的作用,并探索蛋白质折叠机理。
英文摘要
本项目是应用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在体外重组克隆、表达和纯化Mad2蛋白,利用NMR研究O-Mad2与C-Mad2构象转换中间态I-Mad2的溶液结构,初步揭示其构象转换过程的结构生物学基础,探索构象转换过程中的蛋白质折叠机制,寻求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阐明O-Mad2与C-Mad2两种不同构象在Mad2行使纺锤体检查点蛋白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完成了Mad2的克隆、表达和纯化,组装成功了I-Mad2-C-Mad2-MBP1蛋白复合物,得到了预期成果。但是,在表达2H的蛋白时遇到困难,无法进行后续的核磁共振实验。随后,我们调整了研究思路,用EPR研究Mad2蛋白的构象变化,并取得可喜的成果,文章被Science杂志接收发表。另外,我们还做了一些抗菌肽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果,我们共发表SCI论文3篇,接收一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综述一篇,申请专利一项。此外,还提高了学生和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锻炼了他们独立做科研的能力。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核磁共振研究抗菌肽与细胞膜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 批准号:21372222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80.0万元
- 批准年份:2013
- 负责人:孙红宾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