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结构氢氧化镍基光致储能体系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
批准号:
50972128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负责人:
王建明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E0207.无机非金属半导体与信息功能材料
结题年份:
2012
批准年份:
2009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张鉴清、邵海波、刘倞、练慧勤、曾晓旭、王慧娟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针对半导体光催化剂能量输出的间歇特性与能量持续需求的矛盾,本项目拟将产生光电效应的氧化钛半导体电极与氢氧化镍储能电极有机结合起来,构筑光致储能体系并对其性能进行改进与调控。以涂覆在导电玻璃等导电材料表面的多孔纳米结构氧化钛薄层为基体,应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纳米结构氧化钛-氢氧化镍复合薄膜,研究电沉积条件与沉积膜的组成、结构和光致储能行为的关系;通过优化电解液的组成和性质,改进储能体系的光致储能行为;构筑光致氧化性和还原性能量储存的耦合体系,弄清其耦合作用机制;明确外加偏压对体系光致储能行为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构筑具有可见光响应的纳米结构改性氧化钛-氢氧化镍基光致储能体系,探索在可见光辐射下体系光致储能行为的规律。通过上述研究,力图阐明关键因素对氧化钛-氢氧化镍基光致储能体系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为高效氢氧化镍基光致储能体系的发展奠定基础。
英文摘要
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因其在太阳能光伏电池、污染物去除、水分解和金属保护等领域的应用而日益受到关注。在紫外光辐射下,在二氧化钛表面形成的光生电子和空穴能够分别引起还原和氧化反应的发生,从而导致了二氧化钛在前述领域的应用。然而,其上述功能只有在光照时才会发生作用。为了在暗态下延续其功能,本项目通过将二氧化钛与一种氧化还原活性的半导体材料耦合的方法,发展了具有能量储存能力的光催化剂复合体系。系统研究了所构建体系的光引起的能量储存与转化行为,获得了如下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1)采用阴极沉积法制备了纳米多孔结构的二氧化钛–氢氧化镍双层电极,探明了沉积液中碱浓度含量、氢氧化镍膜的表面结构等因素对在紫外光辐射的催化剂表面产生的氧化性能量(空穴)在氢氧化镍膜中储存行为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在开路状态下光引起的氧化性能量储存机制。.(2)以通过水热合成得到的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膜为基体,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了一种具有新颖纳米结构的二氧化钛–氢氧化镍双层电极。在与相同溶液中的铂电极耦合后,所制备的双层电极显示了优异的光引起的氧化性能量储存性能,表观量子产率可高达6.8%;而且双层电极的光致氧化性能量储存与暗态下电化学放电过程可以重复进行。研究还发现了光敏电氧化新现象,即在光辐射下,氢氧化镍的氧化可以在远低于其暗态下氧化还原电位的电位下进行。.(3)通过将二氧化钛–氢氧化镍复合膜电极与三氧化钨纳米片阵列电极耦合的方法,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光致能量储存体系。利用所构建的体系,首次实现了光辐射引起的氧化性(空穴)和还原性(光生电子)能量的同时储存,表观量子产率为7.8%。两种膜电极的耦合降低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复合,并有效减少了光生电子对NiOOH的还原。首次提出了光引起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能量的同时储存机制。.(4)以二氧化钛纳米阵列电极为基体,采用一种新颖的光沉积技术制备了三维纳米多孔NiOOH复合膜。在光沉积过程中,溶液中Ni(II)离子被光生空穴氧化为Ni(III)离子,并最终导致NiOOH在二氧化钛基体上的沉积。研究结果显示,储存在NiOOH复合膜电极中的氧化性能量不仅可以通过暗态下的电化学放电输出,而且可以用于室内甲醛气体的氧化去除。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Synthesis of Small-Sized Freestanding Co3O4 Nanosheets with Improved Activity for H2O2 Sensing and Oxygen Evolution
合成小型独立式 Co3O4 纳米片,提高 H2O2 传感和析氧活性
DOI:10.1149/2.016303jes
发表时间:2013-01-01
期刊: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影响因子:3.9
作者:Fan, Yuqian;Zhang, Na;Cao, Chunan
通讯作者:Cao, Chunan
Electrochemical Fabrication and Pseudocapacitive Performance of a Porous Nanostructured Nickel-Based Complex Film Electrode
多孔纳米结构镍基复合膜电极的电化学制备及赝电容性能
DOI:10.3866/pku.whxb20110427
发表时间:2011
期刊:Acta Physico - Chimica Sinica
影响因子:--
作者:Kong De-Shuai;Wang Jian-Ming;Pi Ou-Yang;Shao Hai-Bo;Zhang Jian-Qing
通讯作者:Zhang Jian-Qing
DOI:10.1016/s1003-6326(11)61180-1
发表时间:2012-02
期刊: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影响因子:4.5
作者:Wenjun Fang;Hui-Qin Lian;Jianming Wang;Lei Xu;Liying Zhang;Jian-qing Zhang;Chunmei Ju
通讯作者:Wenjun Fang;Hui-Qin Lian;Jianming Wang;Lei Xu;Liying Zhang;Jian-qing Zhang;Chunmei Ju
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nanoporous nickel films with tunable nanoporosity and their excellent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ies for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纳米孔隙率可调的三维纳米多孔镍薄膜的制备及其优异的析氢反应电催化活性
DOI:10.1016/j.ijhydene.2012.10.084
发表时间:2013-01-24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影响因子:7.2
作者:Cai, Jing;Xu, Ling;Cao, Chu-nan
通讯作者:Cao, Chu-nan
DOI:10.1021/jp205265e
发表时间:2011-08
期刊: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影响因子:3.7
作者:Liying Zhang;Lei Xu;Jianming Wang;H. Shao;Yuqian Fan;Jian-qing Zhang
通讯作者:Liying Zhang;Lei Xu;Jianming Wang;H. Shao;Yuqian Fan;Jian-qing Zhang
提高多孔硅基微球储锂性能的光化学沉积机制研究
- 批准号:22372147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50.00万元
- 批准年份:2023
- 负责人:王建明
- 依托单位:
基于自腐蚀原理的多孔结构过渡金属(Fe, Co)草酸盐/氧化物一维微纳米阵列电极的可控制备及其电化学储锂性能
- 批准号:21373182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83.0万元
- 批准年份:2013
- 负责人:王建明
- 依托单位:
纳米多孔结构金属镍膜的电化学制备、表面修饰及其赝电容性能
- 批准号:51174176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60.0万元
- 批准年份:2011
- 负责人:王建明
- 依托单位:
化学电源用铝阳极新体系的构建及其腐蚀电化学行为研究
- 批准号:50571091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25.0万元
- 批准年份:2005
- 负责人:王建明
- 依托单位:
新型电池材料高铁(VI)化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行为研究
- 批准号:50172041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21.0万元
- 批准年份:2001
- 负责人:王建明
- 依托单位:
稳态a-Ni(OH)2的制备;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批准号:59902004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12.0万元
- 批准年份:1999
- 负责人:王建明
- 依托单位:
碱性可充锌电极的枝晶抑制与缓蚀机理研究
- 批准号:59701008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16.0万元
- 批准年份:1997
- 负责人:王建明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item.name}}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