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灯笼”进化发育与适应环境的分子基础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91331103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 资助金额:
    1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0202.植物系统发生与进化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4-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The origin and selection of plant morphological novelty is a long-standing problem in evolutionary biology. A few genera within Solanaceae, like Physalis, the calyx is rapidly expanded after fertilization as berry develops, thus forming a balloon-like structure, which encapsulates the berry ultimately. The novel structure is called the "Chinese lantern". Obviously, it is a post-floral novelty from natural selection. It is an apparently simple but complicated trait. It is controlled by multiple components/genes,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environments. The trait very likely provides a suitable microenvironment for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fruit. The project is to aim at studying the effects of the Chinese lantern on the fitness in controlled conditions, the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at transcriptome level of the “Chinese lantern” in Physalis pubescens to characterize some key regulatory genes for development of the trait, followed by molecular evolution analysis and transgenic functional analysis.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Physalis and its close relative Solanum without a lantern-like structure could reveal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lantern". These work, plus investigation of variation in fitness in diffe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will identify the key genetic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phenotypic variation, and reveal the selective forces for “Chinese lantern”. As an important area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our efforts belong to microevolution.
植物创新结构的起源和选择是一个远没有解决的进化生物学难题。茄科酸浆属植物(Physalis)花萼在受精后随着浆果的发育而迅速膨大,形成气球状结构,包裹整个浆果,这种结构称为“中国灯笼”。显然,它是一个花后的创新结构,经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它看似简单但实为一个复杂的性状,由多个因子控制。它的生态生物学功能之一可能是为浆果的正常发育提供一个合适的微环境。本项目拟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研究“中国灯笼”对适合度的影响,从转录组水平上研究该器官中基因表达对环境的应答变化,对一些关键调控基因进行分子进化和转基因功能分析;并与酸浆属近缘的且不具该创新结构的茄属(Solanum)植物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中国灯笼”发育的分子机理。通过对“中国灯笼”在不同生态环境下对适合度的影响、在新旧环境间基因表达变异的分析,发现与表型变异相关的关键遗传改变,并揭示其进化的作用力,这是进化生物学在微进化层次上的重要研究内容。

结项摘要

形态创新的起源问题仍然是一个长期存在、悬而未决的进化生物学难题。茄科绝大多数属,如茄属具宿存果萼,但并不明显膨大,然而酸浆属具膨大的花萼症状(Inflated Calyx Syndrome, ICS),其形似灯笼,故这一性状被形象地称为“中国灯笼”。产生这种形态变异的分子遗传基础尚不清楚。本项目首次测定了酸浆属花果发育的转录组,并通过转录组的比较分析,揭示了茄属和酸浆属果实发育的遗传基础,锁定了一些参与“中国灯笼”发育的新基因;同时我们发现“中国灯笼”在多种环境下可以提高植物适合度,具体表现在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为果实生长提供物质积累,它形成的微环境不仅会影响果实的生长发育而且能够延长果实的保鲜期,而且有助种子借助于水流与风力实现远距离传播。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茄科植物“中国灯笼”的进化发育的遗传基础和适应性,对理解植物器官的生物多样性具重要科学意义。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Physalis floridana Cell Number Regulator1 encodes a cell membrane-anchored modulator of cell cycle and negatively controls fruit size.
Physalis floriidana Cell Number Regulator1 编码细胞周期的细胞膜锚定调节剂并负控制果实大小。
  • DOI:
    10.1093/jxb/eru415
  • 发表时间:
    2015-01
  • 期刊: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 影响因子:
    6.9
  • 作者:
    Li Z;He C
  • 通讯作者:
    He C
Regulatory change at Physalis Organ Size 1 correlates to natural variation in tomatillo reproductive organ size
酸浆器官大小 1 的监管变化与番茄生殖器官大小的自然变化相关
  • DOI:
    10.1038/ncomms5271
  • 发表时间:
    2014-07
  • 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影响因子:
    16.6
  • 作者:
    Jing Li;Jing Zhao;Zhichao Li;Chaoying He
  • 通讯作者:
    Chaoying He
Evolutionary developmental genetics of fruit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within the Solanaceae.
茄科果实形态变异的进化发育遗传学
  • DOI:
    10.3389/fpls.2015.00248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 影响因子:
    5.6
  • 作者:
    Wang L;Li J;Zhao J;He C
  • 通讯作者:
    He C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机器视觉的罐盖质量检测系统设计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贺超英;张辉
  • 通讯作者:
    张辉
苦蘵组织培养技术初探
  • DOI:
    --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邱胜;卢江杰;王慧中;李菁;刘玉洋;贺超英
  • 通讯作者:
    贺超英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贺超英的其他基金

植物生殖器官适应性进化和可塑性的遗传基础研究
  • 批准号:
    31930007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298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BTZ基因家族调控花器官发育稳态的功能进化研究
  • 批准号:
    31870210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植物外显子拼接复合体(EJC)功能与进化研究
  • 批准号:
    31370259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酸浆花部器官B-基因重复后功能分化机理研究
  • 批准号:
    31070203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酸浆属植物浆果大小进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 批准号:
    30870175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3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