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茶马古道传统民居建筑谱系与活态发展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568038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4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801.建筑学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North of the Tea-Horse Road is mainly located in Gansu Longnan region. 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ultural road heritage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but also a trade and culture gallery to contact three provinces, namely Shanxi, Gansu and Sichuan. Kang County is an important port of this cultural route. it is located in three provinces border which belong to the fold belt of Qingling Mountains, and belong to the multi-cultural transition zone。So the traditional dwellings along this route which characterizes are culture gradually and mutation,both exist together. However they are facing a big problem. Today, it is popular to see that settlement construction is separated from the place actual. The result is increasing the ecological crisis and destructing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First we list the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al residences along the road. Besides we analyze the evolutionary change of this characteristic. Then we summarize mechanism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 the traditional residencal system. Last under the cultural road heritage, we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pattern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creating an active state for traditional residences. The research will focus on the rural settlement along the north of Tea-Horse Road, and treat Kang County as a clue. Tracing the changes on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patterns and traditional building skills in area of bordering the Northern Sichuan,Southern Shaanxi, and Tianshui in different periods to find the complex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ancestry by repeatedly comparison. The research has not only helped to integrate the scattered traditional residences along the cultural road and make a systematic study, but also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ack of historical cultur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for active state system is meaningful to guide village construction.
北茶马古道是近年发现的位于甘肃陇南地区的重要文化线路遗产,而康县是陕甘川之间“茶马互市”经贸与文化廊道的重要口岸,位于陕甘川交界地带,为秦岭山地褶皱地带,属于多元文化交融的过渡地带。沿线传统民居表现出文化渐进与突变的混合特征,二者存在互为印证之关系。然而现今这些民居生境面临着重大问题,普遍脱离地方实际的聚落建设,不但加重生态危机,而且历史文化逐渐缺失。课题在分析沿线传统民居演进变迁关系的基础上,拟通过对其体系形成与发展机理的归纳与总结,探索适应于文化线路遗产保护与发展条件下的传统民居活态发展模式。具体研究将着重以北茶马古道康县沿线乡村聚落为线索,追踪其与川北、陕南、天水各时期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及传统营造技艺的变迁异同,反复比较分析传统民居谱系形成的复杂机理。研究不但有助于将沿线传统民居整合在文化线路之中系统研究,而且其活态发展模式的推广,对于引导国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镇建设具有启发意义。

结项摘要

本课题研究首先利用田野调查与文献综合对于北茶马古道的线路分布予以厘清;其次以沿线乡村聚落为线索,追踪其与川北、陕南、天水各时期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及传统营造技艺的变迁异同,反复比较分析总结各个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的特征;再者将调研的几百个传统聚落为研究范本,提取其民居谱系研究的重要因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分析并形成北茶马古道沿线传统民居建筑的谱系图谱,从而为下一步分析其形成复杂机理予以铺垫。在此基础上,重点对于现存线路之上的普通传统聚落予以活态发展的研究。其主要完成情况如下:.1)厘清了北茶马古道文化线路变迁。 以田野调查结合文献研究为基础,厘清了北茶马古道在陕甘川交界区的主要分布情况。以北茶马古道为线索,调研了陕南汉中、川蜀成都以及天水秦州为边界的现存传统聚落分布特征,确定了遴选案例的三个层级,分析总结了以陇南地区为过渡带的三个主流文化区域的民居特征。 .2)完成北茶马古道沿线传统民居建筑类型化以及地域区划研究。提取传统民居建筑谱系组成的重要因子,以民居建筑形态传统、营造技术为考查重点,形成单一要素影响下的谱系区划研究,重点总结不同因素对于传统民居建筑进行的交叠式影响,最终形成北茶马古道沿线传统民居建筑谱系的综合区划。.3)揭示北茶马古道沿线传统民居建筑形成与发展机理。针对陇南康县传统民居建筑的差异与共性特征所集成的建筑类型,反复对比该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类型之差异与共性,并结合历史文献对其特征形成原因进行有效的解读,将陕甘川交界区的民居建筑区划进一步细分。从而进一步揭示了文化核心区与边缘区传统民居演进的多元机理。 .4)探讨了北茶马古道沿线传统民居活态发展模式。 以北茶马古道沿线的传统聚落为主体,揭示传统聚落个体的发展弱势,提出以文化线路为联系,整体发展的活态发展思路,以点带面形成北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之中的重要发展环节。 . 最后,以课题为支撑,进行了陇南新型农房建筑设计的研究探讨,应用课题成果实现了传统民居的活态可持续发展研究。取得成果:. 1)公开发表学术期刊论文8篇,其中CSSCI论文2篇;. 2)公开发表学术会议论文8篇;. 3)陇南地区相应成果编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著的《中国传统建筑 解析与传承•甘肃卷》;. 4)待出版专著1项《北茶马古道传统村落及其民居文化地理研究》;. 5)培养在读博士生1人,硕士研究生5人。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8)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7)
专利数量(0)
从减法到加法——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窑居建筑营造技艺演进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古建园林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师立华;靳亦冰;孟祥武;房琳栋
  • 通讯作者:
    房琳栋
类砖混生土结构及其砌体抗压强度理论研究
  • DOI:
    10.16468/j.cnki.issn1004-0366.2016.04.014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甘肃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永诚;王朝晖;曾佑东;孟祥武
  • 通讯作者:
    孟祥武
多元文化交错区传统民居建筑研究思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建筑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孟祥武;王军;叶明晖;靳亦冰
  • 通讯作者:
    靳亦冰
国外生土建筑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 DOI:
    10.13791/j.cnki.hsfwest.20190113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孟祥武;苏醒;骆婧
  • 通讯作者:
    骆婧
北茶马古道沿线陇南传统民居类型化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建筑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孟祥武;骆婧
  • 通讯作者:
    骆婧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服务组合优化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计算机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夏亚梅;程渤;陈俊亮;孟祥武;刘栋
  • 通讯作者:
    刘栋
上下文感知计算中的时序表示与推理方法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高技术通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栋;孟祥武;陈俊亮
  • 通讯作者:
    陈俊亮
面向服务组合的偏好本体表示及应用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夏亚梅;刘栋;孟祥武;黄永生;陈俊亮
  • 通讯作者:
    陈俊亮
陇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平面形制地理分异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甘肃科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叶明晖;雷鑫阳;孟祥武
  • 通讯作者:
    孟祥武
古代边防战略和丝路贸易影响下河西走廊城镇格局的形态演变——以凉州城为例
  • DOI:
    --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新建筑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孟祥武;顾国权;叶明晖
  • 通讯作者:
    叶明晖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孟祥武的其他基金

陕甘川交界区传统氐羌聚落形态的演进机制研究
  • 批准号:
    52068046
  • 批准年份:
    2020
  • 资助金额:
    35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天水—关中地区传统生土民居的生态化演进研究
  • 批准号:
    51148007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10.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