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Sarcoglycan在mSOD1介导ALS骨骼肌病变中的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200882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3.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0901.神经系统发育与代谢异常
  • 结题年份:
    2015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5-12-31

项目摘要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 is a fatal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with rapid progress .With no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ALS, the patients' life expectancy is only 2-5 years. Although the exact molecular mechanisms are unclear, mutations in the SOD1 gene is thought to be the key molecular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LS. We found a new SOD1 gene mutation type (mSOD1) in the ALS family. Preliminary experiments confirm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mSOD1 can reduce the activities of neurons, suggesting that mSOD1 may contribute to the pathogenesis of the family. The interaction protein is β-Sarcoglycan(β-SG) which is the transmembrane glycoproteins providing protection of the sarcolemma 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uscle membrane stability. We can infer that mSOD1 have direct effects on skeletal muscle. It has proven that that skeletal muscle is a primary target of the mutation of SOD1, but the mechanism is unclear.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mSOD1 and β-SG leads directly to skeletal muscle damage in ALS patients, by producing the membrane instability that produces increased intracellular calcium as well as disrupted nitric oxide signaling. In this project, our team plans to research its influence on skeletal muscle cells and its mechanism in cells and vivo level through regulating β-SG expression, to determine whether β-SG is a common effector molecule in the different causes of ALS skeletal lesions, thus providing a new treatment target for ALS.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进展迅速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平均寿命为2-5年,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SOD1突变被认为是其发病的关键分子事件,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我们前期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SOD1基因突变类型(mSOD1),在证实其可降低神经元活性,同ALS发病密切相关的基础上,发现骨骼肌细胞跨膜蛋白β-Sarcoglycan(β-SG)可与mSOD1发生相互作用。提示mSOD1可直接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国外研究报道也证实骨骼肌是SOD1突变的靶器官,但具体作用机制未见报道。我们推测,mSOD1与β-SG发生相互作用,引起细胞膜稳定性下降和钙离子内流、下调nNOS活性,从而导致了肌肉的损害和萎缩。本项目拟在细胞和在体动物水平上调控β-SG的表达,探讨其对骨骼肌细胞的影响及机制,进一步论证β-SG是否作为一种共性效应分子,在不同原因ALS骨骼肌病变中发挥作用,为ALS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结项摘要

国内外首次报道了一种新的SOD1(mSOD1)基因突变型,构建携带mSOD1基因的PCI质粒载体,通过受精卵原核注射的方法,自主构建了表达这种新的突变SOD1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利用PCR方法鉴定出生的后代,结果证实获得了mSOD1转基因小鼠,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转基因小鼠的脊髓及皮层运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其运动神经元胞质中可见不溶性致密嗜锇酸颗粒沉积。采用转轮实验和足迹分析观察转基因小鼠的临床表型,转基因小鼠在转轮上停留时间明显短于野生型小鼠(P<0.01)。转基因小鼠在出生8月左右出现双下肢跛行、拖曳,足迹分析显示转基因小鼠的后肢足间距明显小于野生型小鼠(P<0.01),足迹欠规整。我们成功地构建了mSOD1转基因小鼠,转基因小鼠出现了类似ALS的临床表型及病理改变,说明该突变SOD1类型是ALS发病的一种新的致病基因。.免疫共沉淀技术证实,与野生型SOD1蛋白相比,mSOD1蛋白能较强地结合β-Sarcoglycan(β-SG),mSOD1能和β-SG共沉淀,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mSOD1与β-Sarcoglycan存在共定位现象,而野生型小鼠中无共定位现象,提示它们之间具有相互作用,从而表明mSOD1可能通过影响β-SG蛋白的功能,参与了ALS的发病。为此构建了β-SG重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以野生型和mSOD1转基因小鼠的骨骼肌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重组慢病毒在骨骼肌细胞的表达情况。.收集了7个运动神经元病家系及109例散发ALS病例,完善ALS患者的功能MR分析,我们发现ALS患者的双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及双侧旁中央小叶的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等脑功能活动的异常改变,ALS组双侧丘脑、左侧海马和右侧杏仁核的体积明显减低。同时建立了基因样本库,采用高分辨率熔解(High Resolution Melt,HRM)进行突变基因筛查。HRM是一种最新的在表观遗传学中检测 CpG位点的一种新技术,主要是根据DNA序列的长度、GC含量、碱基互补性差异和特定饱和染料可以插入DNA双链中的特性,应用高分辨率的熔解曲线对样品进行分析,其分辨精度可以达到对单个碱基差异的区分。我们采用HRM技术并经基因测序证实,发现了一些新的突变类型。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3)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2)
专利数量(0)
肌萎缩侧索硬化治疗相关靶点的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疑难病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虹辰;胡俊;史树贵
  • 通讯作者:
    史树贵
一种新的突变SOD1转基因小鼠模型的构建及鉴定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勇;杨源瑞;谢首佳;史树贵
  • 通讯作者:
    史树贵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Bismuth sulfide bridged Bi2S3/sulfuretted ZnAl-LDHs heterojunctions for synergetic enhancement of photodegradation activity towards tetracycline degradation
硫化铋桥接 Bi2S3/硫化 ZnAl-LDHs 异质结协同增强四环素降解的光降解活性
  • DOI:
    10.1007/s10854-021-07357-5
  • 发表时间:
    2021-11
  • 期刊:
    J Mater Sci: Mater Electron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俊;焦飞鹏
  • 通讯作者:
    焦飞鹏
激活PV阳性抑制性神经元对脑缺血引起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
  • DOI:
    10.16016/j.2097-0927.202110197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畅;王若兰;胡俊;穆建坤
  • 通讯作者:
    穆建坤
基于蒙特卡洛遗传算法的排课问题研究
  • DOI:
    10.16791/j.cnki.sjg.2019.03.039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贵军;陈安;胡俊
  • 通讯作者:
    胡俊
混合载气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中He-N_2比例对挥发性有机物混叠峰分离的影响研究
  • DOI:
    10.3964/j.issn.1000-0593(2019)09-2713-06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石海峡;徐青;王晗;刘友江;李山;胡俊;李跃;陈池来
  • 通讯作者:
    陈池来
基于冲击应变响应的缓冲材料缓冲性能评定
  • DOI:
    10.16552/j.cnki.issn1001-1625.2018.09.002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硅酸盐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胡俊
  • 通讯作者:
    胡俊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胡俊的其他基金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IVIM核磁成像的多b值优化与灌注阈值研究
  • 批准号:
    81873755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5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