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副特提斯洋退出塔里木盆地的时间:来自乌恰新生代沉积的证据
结题报告
批准号:
41102109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5.0 万元
负责人:
唐自华
学科分类:
D0713.第四纪环境与环境考古
结题年份:
2014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董欣欣、赵淑君、陈祚伶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早第三纪,塔里木盆地的西部一度为副特提斯洋所覆盖。认识副特提斯洋退缩过程不仅对准确理解其古气候意义有理论价值,更可为评估塔里木盆地能源、资源潜力提供重要参考。但迄今为止,对副特提斯洋退出塔里木盆地的时间和方式争议颇多。本项目拟在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端副特提斯洋水体通道上的乌恰地区选择一个连续的新生代沉积剖面,通过生物地层学、锶同位素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建立剖面完整的年代框架。然后,根据沉积学特征和地球化学指标厘定海、陆相地层的过渡层位,确定副特提斯洋退出塔里木盆地的时间和方式,并尝试讨论副特提斯洋退出的机制。
英文摘要
副特提斯洋一度覆盖了欧亚大陆中部的广大地区,其退缩被普遍认为是晚新生代欧亚大陆内部干旱环境和东部季风气候形成与演化的主要动力之一,但其最东端在塔里木盆地内的退缩历史并不清楚。副特提斯洋经由天山-帕米尔之间的谷地与塔里木盆地连通,在该地区形成了晚白垩-新近纪的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我们选择位于海水通道上的巴什布拉克剖面开展了详细的生物地层、锶同位素地层和磁性地层学工作。生物地层和锶同位素地层揭示连续的海相沉积结束于早渐新世,磁性地层表明陆相沉积开始于29Ma。这一结果意味着,至少在早渐新世末,~29Ma,副特提斯洋的水体已经与塔里木盆地隔离。陆相沉积的磁组构特征表明研究区持续受南北向应力作用,且应力在26Ma前后显著增强,同时地块发生逆时针构造旋转。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三星堆祭祀坑亚洲象臼齿的同位素溯源研究
游牧起源——伊犁谷地吉仁台沟口遗址的动物牙釉质锶同位素证据
天山-帕米尔汇聚地带古近纪的海退时间和海道宽度
副特提斯海对塔里木环境演化的影响:地质证据和数值模拟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