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水准资料模拟研究孕震形变场状态及力学特征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274008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401.物理大地测量学
  • 结题年份:
    2016
  • 批准年份:
    2012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1-01 至2016-12-31

项目摘要

Based on the current inter-earthquake deformation model about faults in different earthquake preparation stages, we will develop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about seism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tectonic earthquakes in Chinese mainland by combing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observation data. In this process we use 3D Numerical Manifold Method (NMM) as main tool to study the seismogenic deformation field of different seismogenic faults, and use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reflected by GPS and leveling data before Kunlun earthquake,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Yushu earthquake as data and earthquake examination. Then the dynamic response property of different seimogenic deformation field will be studied when the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changes, which will be used to research the seismic risk and the risk level of seismogenic fault. Based on above results, we will use the long-time scale crustal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GPS and leveling data) in the mid-south segment of North-South seismic zone to recognize the risk fault segments(in the late stage of stong earthquake preparation), which the tools include 3D-NMM and 3D-DDA methods. Finally, we will try to develop the research of recognizing the seismogenic deformation field from seismogenic faults to block system.
针对中国大陆构造地震孕震特征,基于已有的断裂带不同孕震阶段震间变形模式,开展理论模型与实测资料结合的数值模拟研究。通过三维数值流形方法(NMM)模拟,给出不同类型孕震断层各种情况的孕震形变场基本模式,并用GPS和水准资料作为数据检验,以昆仑山地震、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震前变形特征作为震例检验。在此基础上,研究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孕震形变场的动态响应特征,并根据该动态响应研究断裂带孕震危险性及危险程度。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利用南北带中南部较长时间尺度的地壳形变资料(GPS、水准等),通过三维数值流形和三维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识别处于震间晚期、具备强震危险背景的孕震断层段,并探索把孕震形变场识别的研究从孕震断层向块体系统扩展。

结项摘要

⒈针对中国大陆构造地震孕震特征,基于已有的不同孕震阶段震间断层变形模式,开展理论模型与实测资料结合的解析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不同类型断层孕震形变场基本模式。结果表明,震间断层地壳变形是块体边界推挤和深部拖曳两种基本力源共同作用的结果,两种力源加载量值变化会导致断层地表变形平缓程度变化,可对GPS速度场变化导致负位错反演断层闭锁深度的显著变化做出解释。模拟实例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都未发生在应变速率增加最高值区。⒉研究了具有强震危险背景的断层带孕震形变场动态响应与危险性逼近的表现特征。GPS观测到汶川地震后巴颜喀拉块体东向运动加速,导致未破裂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构造力加载增强,从远场、近场和分段响应的差异等,判定该断裂带段孕震危险性及紧迫程度均较高。基于上述认识,课题组坚持对龙门山南段布设的临时GPS连续测网持续观测,捕获到芦山地震含近场的震前、同震及震后变形的全过程。⒊为探索孕震断层摩擦行为,基于实验室结果开展了三维DDA与速度-状态摩擦定律的综合研究,发展的三维DDA算法能够比较准确地模拟静摩擦的时间依赖性与动摩擦的速度依赖性,解决了将该方法在地学中应用的基本问题。⒋利用南北带中南部较长时间尺度的地壳形变资料,通过三维数值流形方法(NMM)开展了区域孕震形变场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的边界推挤约束得到的模拟速度场与观测数据存在差异,而同时在川滇菱形地块下地壳底部施加拖曳约束时得到的模拟结果与观测及最小二乘配置解析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上述现象表明川滇菱形地块的深部动力作用对地表变形场分布有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断裂带孕震阶段特征,初步探索实现了孕震形变场动态识别从断层向块体系统拓展的尝试。⒌边研究边应用,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形变场研究结果为地震大形势判定及重点危险断层段发震紧迫性判定提供了具有动力学含义的依据,并由2014年发生的鲁甸6.5级等地震得到一定的验证。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6)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Coseismic deformations of the 2015 M-w 7.8 Gorkha earthquake and interseismic strain accumulation in the Himalayan tectonic belt and Tibetan plateau
2015年7.8级廓尔喀地震同震变形及喜马拉雅构造带和青藏高原震间应变积累
  • DOI:
    10.1016/j.tecto.2015.12.028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Tectonophysics
  • 影响因子:
    2.9
  • 作者:
    Wu Yanqiang;Jiang Zaisen;Liang Hongbao;Chang Liu;Chen Changyun;Zhu Shuang;Zhao Jingyang;Du Jiliang
  • 通讯作者:
    Du Jiliang
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同震位移场考证及地表变形模式初探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地震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邹镇宇;杨永林;张龙;武艳强
  • 通讯作者:
    武艳强
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断层闭锁程度与滑动亏损动态特征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静;江在森
  • 通讯作者:
    江在森
2008年汶川M_S8.0地震后GPS资料反映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壳水平变形动态特征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地震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晓霞;魏文薪;邹镇宇;王启欣
  • 通讯作者:
    王启欣
2014年新疆于田M_S7.3地震前地壳变形特征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地震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武艳强;江在森;刘晓霞;赵静
  • 通讯作者:
    赵静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鲜水河断裂带三维变形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地震地质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静;任金卫;江在森;岳冲
  • 通讯作者:
    岳冲
汶川8.0级地震前GPS与跨断层资料反映的运动与变形演化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中国地震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静;刘杰;任金卫;江在森;闫伟;岳冲;苑争一
  • 通讯作者:
    苑争一
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层中段愈合过程的GPS时间序列反演
  • DOI:
    --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测绘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赵静;占伟;任金卫;江在森;顾铁;刘杰;牛安福;苑争一
  • 通讯作者:
    苑争一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地壳形变特征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地震工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杨立明;江在森;刘晓霞;张辉
  • 通讯作者:
    张辉
中国大陆应力、应变率场方向特征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武艳强;江在森;闫伟;刘晓霞;赵静
  • 通讯作者:
    赵静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江在森的其他基金

汶川地震对区域应变积累影响的研究
  • 批准号:
    40974005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5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利用GPS资料研究昆仑山、苏门答腊两大地震对青藏块体东部地壳运动和应变积累影响的研究
  • 批准号:
    40674010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37.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