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超结构非线性太赫兹辐射与同步调控器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61735012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 资助金额:
    29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F0504.红外与太赫兹物理及技术
  • 结题年份:
    2022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2-12-31

项目摘要

Integrated functional devices for terahertz generation and manipulation are frontiers in the terahertz research and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advancing terahertz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rrently, integrated devices for terahertz generation and manipulation are implemented separately due to technical difficulties. As a cutting-edge fundamental applied research, nanoscale meta-geometries (NMGs) are primarily used to control the visible and infrared light waves. Owning to the scale barrier, it is not applicable to directly apply NMGs in terahertz generation and manipulation. Nonlinear optical effect, however, delivers a unique connection between these two areas, thus promising breakthroughs in the terahertz research. In this proposal, we aim to simultaneously generate and modulate the terahertz radiation via nonlinear effect in NMGs made from either metallic or dielectric media. By fully taking advantages of the designable properties of NMGs, we will develop a new generation of functional terahertz devices, including spectral, polarization and wavefront manipulation devices, through theoretical model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design, nanoelectronic fabric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and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By systematically analyzing new phenomena and new effects observed in the nonlinear process in NGMs, we will achiev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develop corresponding theory, achieve systematic new methods and key technologies in the design, fabrication and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集成化太赫兹辐射器件和调控器件是太赫兹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前沿之一,对推动太赫兹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实际应用有着重大前景。目前,由于受到方法和技术的限制,辐射和调控器件的研究通常分立进行。纳米超结构是光学领域最前沿的应用基础研究,主要用于调控可见和红外光波。由于尺度原因,通常无法直接用于太赫兹波辐射和调控。而光学频率非线性效应为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突破当前的研究困境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本项目旨在将太赫兹波辐射与调控过程通过纳米超结构的非线性效应实现有机结合,利用金属或全介质纳米超结构的可设计性,通过理论模型建立、仿真设计、样品制备、系统搭建和实验表征等手段,研究并实现新一代太赫兹功能器件,包括频谱、偏振和空间波前三大类辐射调控器件。通过系统分析太赫兹非线性辐射调控过程中的系列新现象和新效应,揭示其内在的物理机制和规律,建立相应的理论体系,获取从设计、制备、到实验表征的系列新方法和关键技术。

结项摘要

太赫兹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太赫兹源、调制器以及探测器的发展。通常,这三类器件在太赫兹系统中独立工作,虽然具有很大的组合灵活性,却降低了系统的集成度。实现不同类别功能的集成是太赫兹系统和应用进一步小型化的有效途径。非线性超表面的出现为实现这一目的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利用高自由度的微结构谐振设计性,可以实现对太赫兹产生和调控这两类功能的有机集成,且谐振结构工作在红外波段,具备小于工作波长多个数量级的控制精度。本项目围绕这一国际前沿课题,对基于纳米超结构的太赫兹产生和同步调控器件开展了系统研究,内容包括纳米超结构中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原理、非线性仿真方法、超结构制备工艺和太赫兹辐射表征技术等,通过构建上述理论和实验平台,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1) 揭示了ITO纳米薄膜中基于介电常数近零效应的太赫兹非线性辐射增强效应,并利用结构化ITO薄膜设计,实现了多种宽带太赫兹特殊光束的直接产生;2) 提出了一种基于等离子谐振场增强效应和介电常数近零场增强效应的复合型太赫兹增强辐射新方法,效率较单独效应工作时得到了数量级式的提升,同时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差频几何相位设计方法,实现了对宽带太赫兹辐射偏振和波前的调控;3) 提出了一种耦合控制的非线性太赫兹辐射和调控新方法,实现了对宽带太赫兹辐射振幅以及手性辐射行为的大范围调控,并进一步结合非线性几何相位和空间复用方法,实现了手性选择的宽带太赫兹传输调控。本项目研究的科学意义在于:发展了非线性太赫兹超表面的基础理论,提出了对非线性太赫兹产生振幅、相位、偏振和波前进行同步调控的新方法,实现了多种新型、深度小型化的非线性太赫兹功能器件,促进了非线性太赫兹超表面方向的发展。项目执行期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Nano Letters》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9篇,相关工作研究收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多次在国内外会议上做邀请报告,团队获评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69)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3)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5)
Active control of polarization-dependent near-field coupling in hybrid metasurfaces
混合超表面中偏振相关近场耦合的主动控制
  • DOI:
    10.1063/1.5040162
  • 发表时间:
    2018-08-06
  • 期刊: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 影响因子:
    4
  • 作者:
    Chen, Xieyu;Ghosh, Shuprio;Zhang, Weili
  • 通讯作者:
    Zhang, Weili
Tailoring mode interference in plasmon-induced transparency metamaterials
等离子体诱导透明超材料中的剪裁模式干涉
  • DOI:
    10.1088/1361-6463/aab6fb
  • 发表时间:
    2018-04
  • 期刊:
    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
  • 影响因子:
    3.4
  • 作者:
    Liu Meng;Yang Quanlong;Xu Quan;Chen Xieyu;Tian Zhen;Gu Jianqiang;Ouyang Chunmei;Zhang Xueqian;Han Jiaguang;Zhang Weili
  • 通讯作者:
    Zhang Weili
Curved terahertz surface plasmonic waveguide devices
弯曲太赫兹表面等离子体波导器件
  • DOI:
    10.1364/oe.385676
  • 发表时间:
    2020-01-20
  • 期刊:
    OPTICS EXPRESS
  • 影响因子:
    3.8
  • 作者:
    Yuan, Mingrui;Lu, Yongchang;Zhang, Weili
  • 通讯作者:
    Zhang, Weili
Temperature-controlled terahertz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bandwidth
温控太赫兹偏振转换带宽
  • DOI:
    10.1364/oe.431622
  • 发表时间:
    2021
  • 期刊:
    Optics Express
  • 影响因子:
    3.8
  • 作者:
    Zhao Jing;Ouyang Chunmei;Chen Xieyu;Li Yanfeng;Zhang Caihong;Feng Longcheng;Jin Biaobing;Ma Jiajun;Liu Yi;Zhang Shoujun;Xu Quan;Han Jiaguang;Zhang Weili
  • 通讯作者:
    Zhang Weili
Surface Plasmon Mediated Controllable Spin-Resolved Transmission in Meta-Hole Structures
元孔结构中表面等离子体介导的可控自旋分辨传输
  • DOI:
    10.1002/andp.201700364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Annalen der Physik
  • 影响因子:
    2.4
  • 作者:
    Xiaoyu Xiong;Xueqian Zhang;Quan Xu;Quanlong Yang;Qiu Wang;Yuehong Xu;Huifang Zhang;Yanfeng Li;Jiaguang Han;Weili Zhang
  • 通讯作者:
    Weili Zha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基于介质超材料的太赫兹偏振和相位控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光电子·激光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欧阳春梅;路鑫超;韩家广;张伟力
  • 通讯作者:
    张伟力
进口杜洛克种猪是可以不退化的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养猪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伟力;殷宗俊;叶道武;杨敏
  • 通讯作者:
    杨敏
缩比模型的宽频时域太赫兹雷达散射截面(RCS)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物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田震;何明霞;韩家广;张伟力
  • 通讯作者:
    张伟力
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的SBN:Ce陶瓷介电的光调制特性
  • DOI:
    10.11972/j.issn.1001-9014.2015.05.009
  • 发表时间:
    2015
  • 期刊: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陈立伟;柴路;胡明列;栗岩锋;庞冬青;王清月;田震;韩家广;张伟力
  • 通讯作者:
    张伟力
飞秒放大系统中振荡级自启动的动力学过程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中国科学(A辑)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清月;王勇;张伟力;柴路;邢岐荣;张志刚
  • 通讯作者:
    张志刚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张伟力的其他基金

太赫兹三维隐身介质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
  • 批准号:
    61138001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29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新型全固化Yb:glass自锁模激光器的研究
  • 批准号:
    69978016
  • 批准年份:
    1999
  • 资助金额:
    14.5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新型全固体化Cr:LiSGAF飞秒激光器
  • 批准号:
    69608002
  • 批准年份:
    1996
  • 资助金额:
    1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