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城市边界化、去边界化与重边界化进程与机理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结题报告
批准号:
41601170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19.0 万元
负责人:
廖开怀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D0109.城市地理和乡村地理
结题年份:
2019
批准年份:
2016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werner breitung、徐永坚、李世婷、吴康敏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当前边界研究主要以国家边界为主,对于城市居住区尺度的边界研究不多,特别是对于城市内部边界动态进程是怎么样的,如何发生的,其关键影响因素有哪些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理论探讨。本课题借鉴政治地理学的国家边界相关理论,以城市居住边境区,即由封闭社区和城中村(或村落)相邻组成的居住区域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分割两者的“围墙”,对城市内部空间边界化、去边化和重边界化的动态进程和机理进行研究。在边界动态进程的内涵和特征研究上,重点从功能、符号和社会网络三个维度进行阐释。在机理研究上,从“结构-能动”两个维度阐释其驱动因素。本课题通过引入政治地理学的边界理论视角对城市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对城市条件进行新的解读,增进我们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解。同时,通过实证研究提取理论解释,有利于丰富和发展边界理论。
英文摘要
The dynamics of bordering processes have been examined substantially on national borders, however, not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borders on the scale of neighbourhood. Especially, there is little known about what kind of bordering processes there are, how and why the processes happen at the neighborhood borders. Adopting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borders theory in the political geography,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rocesses and mechanism of urban bordering, debordering and rebordering, which are occurring at the border between two different but contiguous enclaves: a gated community and an (urban) village.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functional, symbolic and social-network aspects of neighbourhood debordering and rebordering processes, and explores the driving forces of these processes through an “agency-structure” approach. This study tries to provide an alternatively way of understanding urban conditions and spatial structure by importing new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borders theory. The empirical study of neighbourhood borders also helps to extend the border theory, and contributes to the theory debate.
城市居住空间的边界动态进程研究为当前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课题关注在城市郊区的封闭社区与毗邻村落(城中村)之间发生的微观的边界化、去边界化和重边界化进程。项目从功能、符号与社会网络三个维度阐述了封闭社区居民与毗邻村落居民之间发生的“自下而上”的去边界化与重边界化进程。. 研究阐明了:1)城市居民追求封闭性围墙的原因及机制。研究发现安全、隐私和社区环境是中国居民选择在封闭社区居住的三大因素,但同时这种封闭性的居住并没有隔离其与周边村落居民的交往与联系,反而由于围墙的存在,构建了新的秩序,拉近了中产阶级居民与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居住距离,减轻了城市大尺度的空间分异或隔离。2)功能、符号和社会网络三个维度的封闭社区与毗邻村落之间发生的去边界化与重边界化进程的空间表征与内涵。研究发现在功能上,封闭社区常常开设有专门通往附近村落的便利性小门,以供社区居民日常进入比邻村落活动,两个社区之间存在较强的功能互补性;同时。在身份符号认同上,封闭社区居民逐渐认同周边村落,对村庄的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地域认同感。在社会网络层面,封闭社区居民与村落居民产生了一定的社会交往,如脸熟、会打招呼、甚至交朋友等。3)规划师对封闭社区生产的作用。研究发现中国75%的规划师居住在封闭社区,规划师的社会属性(封闭式居住状况)影响了规划师开放封闭社区的能动性实践。相比那些没有居住在封闭社区的规划师,有封闭性居住经历的规划师更加认可封闭社区的优点,而更不认可封闭社区的负面效应,如社会隔离,阻隔道路交通等。. 研究成果是当前地理学有关城市内部空间边界研究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加强我们对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动态进程的认识,可为建设更为开放、共享和包容的城市社会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政策支撑。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8
期刊:《新时代·新规划·新教育——2018 中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教育年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影响因子:--
作者:廖开怀
通讯作者:廖开怀
DOI:--
发表时间:2019
期刊:《中国城市更新发展报告2108-201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出版社
影响因子:--
作者:陈姝卉;廖开怀;谭肖红
通讯作者:谭肖红
DOI:--
发表时间:2019
期刊:《中国城市更新发展报告2108-201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出版社
影响因子:--
作者:吕恒;廖开怀;符蓝
通讯作者:符蓝
Urban planners and the production of gated communities in China: A structure-agency approach
中国的城市规划者和封闭社区的产生:结构代理方法
DOI:10.1177/0042098018801138
发表时间:2019-10-01
期刊:URBAN STUDIES
影响因子:4.7
作者:Liao, Kaihuai;Wehrhahn, Rainer;Breitung, Werner
通讯作者:Breitung, Werner
DOI:--
发表时间:2018
期刊:国际城市规划
影响因子:--
作者:廖开怀;蔡云楠
通讯作者:蔡云楠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在粤香港居民的居住融合特征与机制研究
  • 批准号:
    --
  • 项目类别:
    省市级项目
  • 资助金额:
    10.0万元
  • 批准年份:
    2021
  • 负责人:
    廖开怀
  • 依托单位:
结构-能动视角下城市居住空间边界融合进程及其机制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 批准号:
    4197119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7.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9
  • 负责人:
    廖开怀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