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震的构造特征与地表响应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340005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11.大地构造学与构造地质学
  • 结题年份:
    2014
  • 批准年份:
    2013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3-05-31 至2014-05-31

项目摘要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active faults and the tectonic geomorphology of Longmen Shan ,surfac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ectonic response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recent years.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he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and surface response of Lushan earthquake.The fundamental techniques used in this project include the tectonic interpretation of surface survey, InSAR images, TM images,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and aerial photos. Redefinition of Lushan earthquake surfac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distributive pattern, from the view point of kinematic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provide quantitative methods to study patterns of surface deformation, distributive patterns and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along the active faults of south segments of Longmen Shan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to explore matching relation on generating fault and the original bedrock faults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fault-propagation to active faults of Chengdu Basin.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study, the accumulations and integrating of data about Lushan earthquake, summarizing dynamic mechanism about Lushan earthquake and development of active faults along south segment of Longmen shan faults are helpful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studying seismogenic pattern and genetic mechanism, tectonic kinematics, surface processes and deep dynamics, earthquake combinations and earthquake sequence and so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also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of active tectonic belt in the western Sichuan.
基于近年来对龙门山地区活动断裂、构造地貌、汶川地震的地貌变形特征及其构造响应的野外考察为工作基础,本项目将以芦山地震的构造特征与地表响应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表测量、InSar干涉雷达图像、TM图像、数字高程模式图和航片的构造解译等手段,在准确厘定芦山地震地表变形特征与展布规律的基础上,从运动学角度出发定量化对比研究震前与震后龙门山南段活动断裂在地表变形样式、展布规律以及运动学特征等方面的异同,探讨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与原有的基岩断裂或活动断裂的匹配关系,分析芦山地震的断层扩展作用对成都盆地活动断层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充分整合和积累芦山地震的相关数据,总结芦山地震的动力机制以及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活动断裂的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为研究芦山地震的发震模式与成因机制、构造运动学、地表过程与深部动力学、地震组合与地震序列等方面提供研究依据,最终为川西地区构造活动带的地震预警工作提供科研支撑及理论基础。

结项摘要

龙门山式构造以推覆作用和滑脱作用为其主要特征,近5年来其地震活动性显著,在汶川地震后,分别在2008年和2013年发生了汶川(Ms7.0)地震和芦山(Ms7.0)。本项研究针对龙门山南段活动断裂和芦山地震构造变形与地表响应,将龙门山南段和前缘地区划分为龙门山冲断带和前缘扩展变形带等2个构造变形带,对比了它们在构造变形样式、活动断裂、历史地震的差异性,提出了以推覆—滑脱岩片为特点的龙门山冲断带地震构造模式和以逆冲断层—滑脱褶皱为特点的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地震构造模式。在此基础上,对芦山地震早期的3323个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分析了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的逆冲-滑脱作用与芦山地震的发震断层模式与成因机制,认为芦山地震形成于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的逆断层-滑脱褶皱带,其发震断裂为大邑断层,该断层倾向北西,呈铲状向下并汇交于滑脱面,该滑脱面就是芦山地震的震源层。同时,项目组认为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之间存在着成因上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①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均属于逆冲型地震。②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均属于龙门山及其前缘地区的地震。其中汶川地震的震中位于龙门山冲断带, 发震断裂为北川断裂和彭灌断裂;而芦山地震的震中位于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发震断裂为大邑断裂。③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可能是龙门山逆冲作用由中央断裂向前山断裂扩展的结果,芦山地震是继汶川地震后的又一次调整作用和应力积累相继释放的结果,也是由汶川地震驱动的逆冲作用向四川盆地扩展的产物。.本项目在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计划书》执行,进展顺利并超额完成了规定的工作量和研究任务,共发表或待发表25 篇论文(其中中文论文 11 篇、英文论文 9篇、国际会议论文5 篇),参加国际会议5 次,在本项目研究过程中,项目组先后与法国南锡大学的Julia de Sigoyer 教授、加拿大皇家路大学的Laurence Svirchev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0)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5)
专利数量(0)
br class=MsoNormal /spanCrustal thickening or isostatic rebound of orogenic wedge deduced from tectonostratigraphic units in Indosinian foreland basin, Longmen Shan, China/span
龙门山印支前陆盆地构造地层单元推论的地壳增厚或造山楔的均衡回弹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Tectonophysics
  • 影响因子:
    2.9
  • 作者:
    Li Yong;Li Haibing;Zhou Rongjun
  • 通讯作者:
    Zhou Rongjun
br class=MsoNormal /spanMigration of the carbonate ramp and sponge buildup driven by the orogenic wedge advance in the early stage (Carnian) of the Longmen Shan foreland basin, China/span
龙门山前陆盆地早期(卡尼期)造山楔推进驱动的碳酸盐坡道迁移和海绵堆积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Tectonophysics
  • 影响因子:
    2.9
  • 作者:
    Li Yong;Yan Zhaokun;Liu Shugen
  • 通讯作者:
    Liu Shugen
span style=line-height:1.5;Increased sediment discharge driven by heavy rainfall afterWenchuan earthquake: A case study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Min River, Sichuan, China/span
汶川地震后强降雨导致泥沙排放增加:以中国四川岷江上游为例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 影响因子:
    2.2
  • 作者:
    Ni Shijun;Yan Liang;Zhao Guohua;Yan Zhaokun
  • 通讯作者:
    Yan Zhaokun
龙门山南段山前河流构造地貌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邵崇建;李勇;颜照坤
  • 通讯作者:
    颜照坤
汶川地震后岷江上游山洪发育特征与成因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灾害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丁海容;李勇;赵国华等
  • 通讯作者:
    赵国华等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Fe_(70)Ni_(30)粉末触媒中Ⅱa型金刚石大单晶的高温高压合成
  • DOI:
    10.16553/j.cnki.issn1000-985x.2018.05.029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人工晶体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勇;廖江河;陈宁;佘彦超;宋谋胜;宋坤
  • 通讯作者:
    宋坤
大气颗粒物PM2.5附着于角膜接触镜及其对角膜接触镜透氧性及折射率的影响
  • DOI:
    10.13389/j.cnki.rao.2017.0254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眼科新进展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丁小艳;董志章;王建洲;李勇;王燕慧;许李彬;王亚虹;李娟
  • 通讯作者:
    李娟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 DOI:
    10.3779/j.issn.1009-3419.2019.09.08
  • 发表时间:
    2019-09
  • 期刊:
    中国肺癌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张欣伟;王勇;李勇
  • 通讯作者:
    李勇
Numerical study of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helical coiled tubes for heating high-solids slurry in household biogas digester
户用沼气池高含固浆液加热螺旋盘管传热性能数值研究
  • DOI:
    10.1016/j.applthermaleng.2019.114666
  • 发表时间:
    2020-02
  • 期刊: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 影响因子:
    6.4
  • 作者:
    陈耀文;刘艳峰;王登甲;李涛;王莹莹;李勇
  • 通讯作者:
    李勇
渗碳工艺参数对常见渗碳钢晶粒粗化行为的影响
  • DOI:
    10.13289/j.issn.1009-6264.2017.03.028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材料热处理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昊杰;郝浩腾;王昭东;田勇;李勇;李家栋;韩毅
  • 通讯作者:
    韩毅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勇的其他基金

龙门山冲断带(中段)异地系统晚三叠世地层标定与原型盆地恢复
  • 批准号:
    41372114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8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汶川地震驱动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河流响应过程研究
  • 批准号:
    41172162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晚三叠世马鞍塘期龙门山前陆盆地礁、滩相的迁移规律及动力学机制研究
  • 批准号:
    40972083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47.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汶川特大地震的地表破裂与变形特征研究
  • 批准号:
    40841010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专项基金项目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晚新生代河流下蚀作用与隆升作用的耦合关系研究
  • 批准号:
    40372084
  • 批准年份:
    2003
  • 资助金额:
    3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龙门山—锦屏山新生代走滑—逆冲作用的沉积响应
  • 批准号:
    49802013
  • 批准年份:
    1998
  • 资助金额:
    1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