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河口与陆架海过渡区潮汐应变产生的对流混合与泥沙悬浮新机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77610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606.河口海岸学
  • 结题年份:
    2021
  • 批准年份:
    2017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8-01-01 至2021-12-31

项目摘要

Marine dynamical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at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he estuary and the shelf sea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latter waters. Surface river plume and benthic salinity intrusion are separated by a weakly mixed layer in the mid-depth. However, these dynamical structures and their roles in vertical transfers in momentum and material are still open questions. This project will investigate stratified shear flows and their induced sediment diffusion in the intermediate waters betwee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and adjoining shelf ocean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where surface river plume and bottom salinity gravity current are separated by a weakly mixed layer in the mid-depth waters. Field observations and theoretical analyses will be undertaken to examine the stratified shear flows over three scales, i.e. tidal straining circulation, straining processes and turbulent mixing. The topic of straining-induced convective motions at the head of salinity gravity current is focused on,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sediment diffusion induced by this convection. These studies may give dynamical structure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for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coastal eutrophication and hypoxia.
河口与陆架海之间的过渡区在近岸海洋动力结构上具有明显的特征,表层羽状流扩展与底层高盐水入侵出现分离,形成由两层盐度跃层分隔的三层分层剪切流结构,两层跃层之间发育一个明显的弱混合层。这与经典的河口重力环流及陆架海分层流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中部弱混合层与陆架高盐水入侵对水体动量垂向交换和物质扩散产生的影响还不清楚。本申请项目将采用现场观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运用河口应变环流、分层剪切流及湍流等基本理论与方法,分别从亚潮、潮内应变及湍流等三个不同尺度分析珠江河口与南海北部陆架海之间过渡区潮汐应变环流和分层剪切流动力结构,阐明潮汐应变产生对流混合的机制,分析对流混合对近底层泥沙垂向扩散的影响,揭示陆架高盐水入侵头部泥沙扩散的新机制,为近岸海洋富营养化与低氧区水团发育与维持提供新的动力解释。

结项摘要

河口低氧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发育程度是国际海岸低氧研究尚未解决的难题,也是海岸低氧发育数值模拟研究的“瓶颈”。河口与陆架海过渡区(可称为河口下游)潮汐应变产生的对流混合及泥沙悬浮新机制的研究将为解决这个难题提供关键的动力学基础。. 本项目耦合河口水动力、沉积动力以及生态动力过程,采用河口应变环流、分层剪切流及湍流混合等基础理论与方法,主要进展如下:(1)分别从亚潮、潮内应变及湍流混合等三个不同尺度阐明珠江河口与南海北部陆架海之间过渡区潮汐应变环流和分层剪切流动力结构,揭示了潮汐应变产生对流混合的机制,分析对流混合对近底层悬浮颗粒垂向扩散的影响,揭示陆架高盐水入侵头部第二个河口最大浑浊带悬浮颗粒垂向对流扩散的新机制。(2)河口低氧区发育于河口三层分层流中,水体中部弱混合层控制低氧区生态动力结构及其空间分布,当其厚度超过临界厚度(约3米)时,持续维持低氧状态;反之,则恢复到正常氧状态。河口第二个最大浑浊带悬浮颗粒产生的耗氧占到总耗氧约34%,与海底沉积物耗氧(SOD)合计占总耗氧约70%。这表明河口低氧发育程度是由近底悬浮颗粒物和海底沉积物的共同耗氧决定,而不是仅由海底沉积物耗氧控制的经典认识。(3)河口邻近陆架海旋转流在垂向上呈现明显的相位差,同样旋转流产生的湍流混合也表现出相位差,潮流艾克曼底边界层理论分析表明这是由潮汐振荡、科氏效应以及涡动粘性的共同作用产生的,湍流混合的相位随高度呈现线性变化。垂向涡动动量扩散产生平均剪切以及湍流混合的相位,其相位振幅受到地球旋转效应的抑制。河口邻近的陆架海旋转流的垂向相位对低氧区动力结构与过程的影响有待深入研究。. 该项目研究成果将丰富和完善河口水动力、沉积动力、生态动力等基础理论,同时提出了海岸低氧形成的新生态动力解释,修正了富营养化诱发藻华爆发和低氧形成的经典认识,为河口海岸带低氧灾害的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了前沿科学支撑。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4)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3)
On the phase lag of turbulent dissipation in rotating tidal flows
旋转潮汐流湍流耗散的相位滞后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 影响因子:
    2.3
  • 作者:
    Qianjiang Zhang;Jiaxue Wu
  • 通讯作者:
    Jiaxue Wu
Physical dynamics structures and oxygen budget of summer hypoxia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珠江口夏季缺氧的物理动力学结构与氧收支
  • DOI:
    10.1002/lno.11025
  • 发表时间:
    2019-01-01
  • 期刊: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 影响因子:
    4.5
  • 作者:
    Cui, Yongsheng;Wu, Jiaxue;Xu, Jie
  • 通讯作者:
    Xu, Jie
Upper vertical structures and mixed layer depth in the shelf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南海北部陆架上部垂直构造与混合层深度
  • DOI:
    10.1016/j.csr.2019.01.004
  • 发表时间:
    2019-02
  • 期刊: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 影响因子:
    2.3
  • 作者:
    Qiu Chunhua;Huo Dan;Liu Changjian;Cui Yongsheng;Su Danyi;Wu Jiaxue;Ouyang Juan
  • 通讯作者:
    Ouyang Juan
Enhanced mixing by patchy turbulence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南海北部片状湍流增强混合
  • DOI:
    10.1016/j.csr.2018.06.013
  • 发表时间:
    2018-08
  • 期刊: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 影响因子:
    2.3
  • 作者:
    Cui Yongsheng;Wu Jiaxue;Qiu Chunhua
  • 通讯作者:
    Qiu Chunhua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河口底边界层湍流观测后处理技术方法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海洋学报(中文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鲁远征;吴加学;刘欢
  • 通讯作者:
    刘欢
珠江河口底边界层憩流动力特征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海洋工程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刘欢;吴加学;武亚菊
  • 通讯作者:
    武亚菊
基于小波变换的水沙关系特征分析:以长江大通站为例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海洋学研究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加学
  • 通讯作者:
    吴加学
夏季长江河口层化与湍流混合特征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热带海洋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林姚坤;包芸;陈起程;吴加学
  • 通讯作者:
    吴加学
长江口涨落潮槽水动力特性的同步观测及其输运机制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
  • 期刊:
    海洋地质动态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吴加学
  • 通讯作者:
    吴加学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吴加学的其他基金

澳门海岸带变化与陆海统筹空间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 批准号:
    42161160305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145 万元
  • 项目类别:
澳门海岸带变化与陆海统筹空间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 批准号:
    4211101006
  • 批准年份:
    2021
  • 资助金额:
    0.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典型物质源汇过程及其生态效应
  • 批准号:
    U1901209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255 万元
  • 项目类别:
    联合基金项目
基于多频声学泥沙反演的珠江河口湍流尺度泥沙输移扩散过程研究
  • 批准号:
    41576091
  • 批准年份:
    2015
  • 资助金额:
    77.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现代珠江水下三角洲动力沉积过程与沉积体系发育机制
  • 批准号:
    41276079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96.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宽浅河口侧向环流与泥沙输移过程
  • 批准号:
    41176067
  • 批准年份:
    2011
  • 资助金额:
    82.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珠江河口底边界层非相似结构及其对河口过程的响应机制
  • 批准号:
    40976053
  • 批准年份:
    2009
  • 资助金额:
    51.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长江羽状流与杭州湾口射流共同作用下泥沙输运与沉积
  • 批准号:
    40676054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39.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