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雪宝顶浅色花岗岩及W-Sn-Be矿床形成机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41102039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4.0 万元
负责人:
刘琰
学科分类:
D0205.矿床学
结题年份:
2014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曹汇、于枫、张松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花岗岩及其钨锡成矿作用中以W、Sn成矿为主,含Be矿物是次要矿物。相似地球化学特征的花岗岩在四川西北的雪宝顶出现了大规模Be的成矿作用而锡石和白钨矿为次要矿物,因此巨量Be元素的来源和富集成矿过程需要深入探讨。雪宝顶矿床发现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绿柱石、白钨矿和锡石等矿物巨晶一直作为钨锡铍矿开采,近十几年来,这些矿物巨晶作为宝石和观赏石开发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并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在收集前人研究资料和野外工作基础上,对白钨矿、锡石、绿柱石等主要矿物和长石等次要矿物进行形态、成分、物性等传统矿物学研究基础上,重点对它们的流体包裹体组分、主微量成分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统一测试。对围岩蚀变和地球化学组成进行研究,然后综合分析矿床成矿流体组成、性质与演化,重点对Be元素在花岗岩中的赋存状态、沉淀环境、成矿作用和花岗岩的关系进行补充,建立W-Sn-Be成矿模式,归纳进一步找矿方向和找矿标志。
英文摘要
四川雪宝顶矿床是少见的以W、Sn、Be元素为主要含矿元素的高温热液矿床。矿体主要分布在大理岩和盘口、浦口岭淡色花岗岩之间。Ar-Ar法与绿柱石共生的白云母年龄195.7±2.5Ma(MSWD=2.6)成矿花岗岩中Be、W、Sn、Li、Cs、Rb、B和 F 含量与南岭钨锡矿床中的相应元素的含量接近。花岗岩中Sr-Nd-Pb同位素组成显示这种花岗岩是一种S型、过铝质、壳源花岗岩。主要成矿矿物成矿流体同位素组成 (δD, -69.3‰ to -107.2‰和δ18O H2O, 8.2‰ to 15.0‰)显示这些成矿流体主要有岩浆水、少量的大气降水和大理岩中脱出的CO2。主要成矿包裹体主要是CO2 - CH4 + H2O -CO2 (vapor), 还含有少量的石盐籽晶。包裹体的捕获温度和压力在T = 220 至360°C ,P > 0.9 kbar范围内。这些主要矿物中富含H2O、F- 和 Cl-。张性裂隙的出现导致了不混溶的出现,促进了成矿的进行在Part III。根据地球化学数据,地质概况和流体包裹体特征,矿物巨晶成因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条件: (i) 成矿元素和挥发份物质例如F含量高; (ii)流体不混溶现象和从花岗岩到大理岩出现的大量含钙成矿矿物促使了大量成矿物质沉淀; (iii)大理岩围岩非常纯净含有很少量的杂质元素例如Fe;(iv)晶洞中的充足空间供晶体生长。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稀土在碳酸岩岩浆源区的富集及其动力学背景
地幔交代和流体出溶对牦牛坪超大型REE矿床的控制作用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