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耳针抗癫痫效应与耳甲-迷走神经联系
结题报告
批准号:
30973798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33.0 万元
负责人:
荣培晶
学科分类:
H3118.中医针灸学
结题年份:
2012
批准年份:
2009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李莉萍、马兰萍、徐文斌、何伟、李亮、赵玉雪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大量临床报道证实,迷走神经电刺激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癫痫方法。但需要手术在病人体内长期埋置一刺激电极直接刺激颈迷走神经干,这就使其治疗的安全性及实用性受到限制。近年来我们通过耳穴治疗方法观察到,针刺大鼠耳甲区对癫痫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脑电图及孤束核神经元(迷走神经向大脑皮层投射的中继核团)的放电活动有明显改善,初步确立了耳穴-迷走神经联系途径理论。大量临床实验亦支持这一结论。基于此点,本课题意在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两个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探讨针刺耳甲部对实验性癫痫大鼠和癫痫病人的治疗作用机理,为临床提高耳穴治疗癫痫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英文摘要
本课题通过对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两个方面的研究,初步阐述了针刺耳甲部对实验性癫痫大鼠和癫痫病人的治疗作用机理。证明,耳迷走神经刺激与迷走神经刺激疗效接近,能够抑制癫痫发作。耳甲区的治疗作用明显优于其它部位。是一个安全,有效,经济和广泛适用的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方法。为临床提高耳穴治疗癫痫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这项研究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 ChiCTR-TRC-10001023).在动物实验中,本课题通过耳迷走神经电刺激治疗观察到,针刺大鼠耳甲区对癫痫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脑电图及孤束核神经元的放电活动有明显改善,确立了耳穴-迷走神经联系途径理论。.在临床观察中,通过在全国癫痫病防治中心等3家医院开展大规模临床RCT试验研究,共纳入202例癫痫患者,实验开始前有8例患者不明原因脱失,共有194例患者完成实验。预实验50例,余144例患者按2:1随机分为两组。即:耳迷走神经刺激组(ta-VNS)(98例),耳甲非迷走神经刺激组(tn-VNS)(46例)。根据校正的恩格尔量表标准,比较治疗前8周(等待期)与治疗8周、16周、24周后发作频率。研究结果表明,经ta-VNS治疗8、16、24周后,癫痫发作频率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降低。在治疗8周后,ta-VNS组的平均发作频率,明显少于tn-VNS组。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
期刊:针刺研究
影响因子:--
作者:何伟;李艳华;荣培晶;李亮;贲卉;朱兵
通讯作者:朱兵
Transcutaneous auricular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protects endotoxemic rat from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inflammation.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保护内毒素血症大鼠免受脂多糖诱导的炎症
DOI:10.1155/2012/627023
发表时间:2012
期刊: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 eCAM
影响因子:--
作者:Zhao YX;He W;Jing XH;Liu JL;Rong PJ;Ben H;Liu K;Zhu B
通讯作者:Zhu B
DOI:--
发表时间:--
期刊:Chinese Medical Journal
影响因子:6.1
作者:Peijing Rong;Rupeng Liu;Peng Wu;Bing Zhu;Jianguo Zhang;Yuping Wang;Anchao Yang;Wei He;Liping Li;Huanguang Liu;Liang Li;Feng Huang
通讯作者:Feng Huang
DOI:--
发表时间:--
期刊:针刺研究
影响因子:--
作者:赵玉雪;何伟;高昕妍;荣培晶;朱兵
通讯作者:朱兵
DOI:--
发表时间:--
期刊: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何伟;赵长龙;李艳华;高昕妍;李亮;贲卉;荣培晶;朱兵
通讯作者:朱兵
耳穴刺激经迷走神经调控脂肪代谢
耳甲电针调节糖耐量减低机制研究
耳甲-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失眠症的临床及机制研究
穴位从正常状态的“沉寂”到病理状态的“活化”过程和机制
耳-迷走神经反射和耳穴作用途径及机理
针刺不同穴位对胃感觉和运动的调控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