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黄海藻毒素来源及在食物网中传递研究

批准号:
41276099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84.0 万元
负责人:
梁玉波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D0605.海洋生态学与环境科学
结题年份:
2016
批准年份:
2012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冯志权、李冬梅、隋世峰、樊东红、刘磊、李刚、周春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目前,北黄海是我国沿岸海域麻痹性贝毒污染最为严重,腹泻性贝毒污染仅次于南海;虾夷扇贝毒素、扇贝毒素和软骨藻酸毒素等新记录毒素也在北黄海发现。北黄海是我国贝类重要产区,弄清北黄海严重污染的藻毒素来源及其在食物网中的传递,对我国沿岸海域藻毒素监测,保障公众健康,具有切实指导价值;发现新记录的毒素等,有较高的学术意义。. 沿岸海域藻毒素有着明显的区域、季节及年际变化特征,为了弄清藻毒素的准确来源,在北黄海赤潮易发典型海域河口区、浮筏贝类养殖区、鱼类网箱养殖区、底播养殖区、市政排污区等,布设9个站位,逐月连续3周年调查,进行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毒藻类、甲藻孢囊、蓝细菌的种类及密度/丰度,以及相对应的藻毒素种类及含量的检测,并通过分离纯化有毒藻种、萌发甲藻孢囊等实验,确定北黄海藻毒素的来源。通过检测藻毒素在滤食性双壳贝类和鱼类及浮游动物等体中种类及含量,来解释藻毒素在食物网主要营养层次的转化。
英文摘要
The algal toxins compostion and level have changed with ecolgical coditions at diferent area,months and years.To well and truly find the origins of algal toxins,.9 investigated stations has been designed at the estuarine, bivavle raft-culture,bivalve bottom-culture, fish cage-culture ,cantonal pollution limber sea area along the northern Yellow sea. The toxic algae, cyst and cyanobacterea species and density in the sea water and sediment will be invetigated every month keeping on 3 years. Meanwhile,toxisn composition and level in the sea water,sedment,toxic algae, cyst,cyanobactreia,bivalve and fish ect will be monitored. By the algae individual culture and bourgeon experiment at laboratory, will find new recoding toxic species.By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 will be ascertain the toxins origin and translation on the food web on the northern Yellow Sea.
海洋藻毒素是由有毒微藻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毒素两类,可传递至食物链顶层鱼类等动物体内,人类食用了鱼类等海产品后具有麻痹、失忆、腹泻等症状甚至死亡。本项目比较系统地调查研究了北黄海有毒藻种类,明确了藻毒素来源,揭示了藻毒素在食物链中的传递过程,为我国海洋有毒赤潮监测预警和海产品食用安全监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在北黄海确认了网状原角藻、具刺膝沟藻、多边舌甲藻可产生虾夷扇贝毒素(YTX)。确认了渐尖鳍藻、倒卵鳍藻、具尾鳍藻和慢原甲藻可产生大田软海绵酸(OA)、鳍藻毒素(DTX1)和蛤毒素(PTX2)。确认了塔玛亚历山大藻和链状裸甲藻可产生麻痹性毒素(PSP)。在海洋动物体中还检出了DA、AZA、GYM、SPX、Pbtx等藻毒素,但未发现产生这些毒素的藻类。. 在北黄海海水、沉积物和不同营养层次的动物体中均能检出藻毒素。在腔肠动物、多毛类、底层鱼类、蟹类、棘皮动物、螺类、头足类、双壳贝类、上层鱼类、虾类等动物体内,毒素依次减少,表明毒素可在食物链中由低层向高层传递。在43种动物体内检出麻痹性毒素,其中在海燕体内含量最高,达6.3mg/Kg,超出限量标准8倍。在22种动物体中检出失忆性毒素DA组分,在海燕体内含量最高,达1.2mg/Kg。在44种动物体内检出脂溶性毒素GYM、AZA2、AZA3、PTX2、Pbtx2、Pbtx3、OA、DTX1、DTX2、YTX、homo-YTX、45-OH-YTX、45-OH-homo-YTX等13种组分。Pbtx2在长牡蛎体中含量最高,达4.7mg/Kg;Pbtx3在栉孔扇贝体中含量最高,达3.4mg/Kg;OA也在栉孔扇贝体中含量最高,达8.1mg/Kg,超出限量标准50.6倍。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4
期刊:生态环境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刘磊;樊东红;许道艳;孙茜
通讯作者:孙茜
DOI:--
发表时间:2016
期刊:分析科学学报
影响因子:--
作者:韦 宁;杨 琳;刘仁沿;梁玉波
通讯作者:梁玉波
DOI:--
发表时间:2016
期刊:海洋环境科学
影响因子:--
作者:刘仁沿;刘磊;梁玉波
通讯作者:梁玉波
DOI:--
发表时间:2016
期刊:Environment and Ecology Research
影响因子:--
作者:Lei Liu;Yanlong Xu;Lin Yang;Yubo Liang
通讯作者:Yubo Liang
DOI:--
发表时间:2015
期刊:分析实验室
影响因子:--
作者:赵芮;刘磊;琉璃;韦宁;刘仁沿;梁玉波;王艳杰
通讯作者:王艳杰
我国近海麻痹性贝毒新组分鉴定与毒性评估
- 批准号:41976153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62.0万元
- 批准年份:2019
- 负责人:梁玉波
- 依托单位:
贝类体内寄生虫的研究
- 批准号:30470275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20.0万元
- 批准年份:2004
- 负责人:梁玉波
- 依托单位:
贝类派金虫病害生态机理的研究
- 批准号:30070124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16.0万元
- 批准年份:2000
- 负责人:梁玉波
- 依托单位:
海湾扇贝能量收支及与遗传杂合度关系研究
- 批准号:39600027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12.0万元
- 批准年份:1996
- 负责人:梁玉波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