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子叶抗菌蛋白累积和动员的研究
批准号:
30971841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31.0 万元
负责人:
宾金华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C1307.作物基因组及遗传学
结题年份:
2012
批准年份:
2009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沈芸、梁山、龙民慧、贾文杰、黄叶可、任彦、江蕊、刘衣男、黎杰强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花生提供给人类优质的食用油和蛋白质,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但花生在种植过程中和收获后,都极易受到黄曲霉菌的侵染,随之产生黄曲霉毒素。这些毒素不仅性质稳定、毒性强,是引起肝癌的头号致癌物,而且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包括人奶和牛奶),对人畜危害极大。尽管我们前期的研究证实花生子叶中存在着抗黄曲霉菌蛋白,但对其活性如何表现却不清楚;对它们在种子中的累积,在种子萌发和受到病原菌侵染时的动员,以及它们的生理作用的研究也极少。这不仅明显阻碍了花生抗黄曲霉菌机理的深入研究,而且使得黄曲霉控制难以取得突破。本研究拟制备花生抗黄曲霉菌蛋白的抗体,结合植物生理生化、分子、细胞生物学(如DIGE)的方法,探讨花生子叶抗菌蛋白在种子发育、萌发和受黄曲霉菌侵染过程中的变化、动员和生理作用。阐明在花生与黄曲霉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花生抗菌蛋白的作用和生物学意义,为今后的花生抗黄曲霉菌研究奠定更好的基础和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英文摘要
花生提供给人类优质的食用油和蛋白质,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但花生在种植过程中和收获后,都极易受到黄曲霉菌的侵染,随之产生黄曲霉毒素。这些毒素不仅性质稳定、毒性强,是引起肝癌的头号致癌物,而且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包括人奶和牛奶),对人畜危害极大。尽管我们前期的研究证实花生子叶中含有抗黄曲霉菌蛋白,但对其活性如何表现却不清楚;对它们在种子中的累积,在种子萌发和受到病原菌侵染时的动员,以及它们的生理作用的研究也极少。这不仅明显阻碍了花生抗黄曲霉菌机理的深入研究,而且使得黄曲霉控制难以取得突破。本研究通过制备花生抗黄曲霉菌蛋白的抗体,结合植物生理生化、分子、细胞生物学的方法,探讨花生子叶抗菌蛋白在种子发育、萌发和受黄曲霉菌侵染过程中的变化、动员和生理作用。. 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 ①制备得到了3种抗菌蛋白(PI、2S-1、2S-5b)的抗体;②PI和2S-1定位于子叶细胞的蛋白体中;③果针入土48d时种子的PI含量最高,果针入土24~32d时2S-1蛋白累积速率最大,2S清蛋白在果针入土40 d后开始大量累积;④种子萌发时,子叶中的PI、2S-1和2S清蛋白均迅速降解;种子分泌物中有PI活性和2S-1;⑤黄曲霉侵染花生种子后,子叶PI含量和活性迅速下降,而2S-1含量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对受黄曲霉菌侵染花生2s清蛋白进行研究发现,蛋白含量和抑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某组分在受黄曲霉菌侵染3~5 d时蛋白含量和胰蛋白酶抑制活性明显上升;⑥应用DIGE技术分析接种黄曲霉花生的2S清蛋白,发现小分子蛋白发生明显变化,说明花生子叶蛋白对菌侵染做出了一定的响应。. 总的来说,通过本实验,我们较清楚地了解了一些花生抗菌蛋白在发育过程中的累积情况、在萌发和受黄曲霉菌侵染过程中的动员情况;发现在黄曲霉菌与花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子叶的抗菌蛋白有所响应和起一定的抗菌作用,具有积极的生物学意义。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花生抗黄曲霉菌蛋白研究
- 批准号:30671338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24.0万元
- 批准年份:2006
- 负责人:宾金华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item.name}}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