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3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不同海拔高度藏汉民族正常成人与慢性高原病脑结构及认知功能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81060117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4.0 万元
负责人:
鲍海华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2701.磁共振成像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10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赵希鹏、尹桂秀、栗海龙、孙艳秋、吴有森、孟莉、李伟霞、温生宝、李玉琴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尽管我国是拥有高原面积最多和高原居留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迄今对高原长期缺氧状态下脑功能变化的了解仍是有限的、肤浅的。本项目拟于利用3.0T 超高场强MRI 弥散张量成像活体无创的检查技术和其能评价脑组织结构的完整性、结构功能的病理改变和测定活体神经纤维走形的明显优势,观察不同海拔高度(2260m、3500m、≥4500m)高原世居和移居者藏汉民族正常成人不同脑组织结构的各向异性(FA)及扩散特征(MD)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了解藏汉民族不同脑组织结构的FA、MD值的差异。观察慢性高原病患者不同脑组织的各向异性及扩散特征。探讨长期高压低氧环境生活对脑微结构的影响,以及慢性高原病患者脑微结构改变的程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分析。对揭示高原低氧环境对生理、病理状态下人脑功能的影响和了解藏民族对高原低氧的适应机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英文摘要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课题组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按项目计划基本完成本项目的研究工作。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地区(2200米组,3500米组,≥4500m组)成功收集不同海拔高度的藏、汉民族正常志愿者各30例和CMS患者共30例,并获得常规MRI和DTI数据。在明确大脑常规形态有无异常的同时,对脑内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豆状核、内囊前后肢、外囊、胼胝体、丘脑、扣带等部位选取兴趣区测量FA、MD值(ADC值),观察随着海拔的增高脑内不同区域DTI参数有无差异;藏、汉民族之间脑白质DTI参数有无差异;以来自海拔3500米的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与慢性高原病(CMS)患者之间有无差别,比较FA、ADC值与CM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血红素值)及认知功能(MMSE评分)的关系。利用Fiber Track 软件行白质纤维束成像,分析所有受试者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联合系、扣带等白质纤维束的结构。以上检查均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取得的成果:1、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的藏、汉民族正常成人和慢性高原病患者脑结构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的研究结果(详见正文)。2、研究成果进行了国内外会议交流,论文 “Study on Brain Structure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 in 3T MRI” 2013年北美放射学会(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录取为发言交流。有三篇文章已被2014年5月25-31在意大利召开的ISMM会议(国际高原医学大会)录用,一篇为发言交流。3、准备发表该项目研究结果论文和与项目相关的论文四篇:两篇已投稿于《磁共振成像》杂志,正在审稿中。两篇准备发表SCI文章,目前在积极的修改中。4、定于今年完成课题鉴定,有望获得国内领先成果。基于该项目的支持,在此课题的研究基础上我们于2013年成功申请到了青海省科技厅项目一项,《3T磁共振DTI和BOLD成像对藏汉民族正常成人与慢性高原病脑结构和功能的研究》5、本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培养两名硕士研究生,于2013年顺利毕业。两位学生毕业论文均获得2013年青海大学优秀研究生论文。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高原地区藏汉民族正常成人与高原心脏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左右心室功能的3T MRI研究
  • 批准号:
    81260216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49.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2
  • 负责人:
    鲍海华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