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类生物质热解过程三大组分的分子动力学表征及其多层面协同作用机理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51106030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E0607.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
  • 结题年份:
    2014
  • 批准年份:
    2011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2-01-01 至2014-12-31

项目摘要

国内外学者多年来致力于生物质主要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热解机理的研究,并力求从组分的热解行为来理解和模拟生物质本体系的热解机理,建立的生物质热解三组分动力学模型虽然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了生物质表观热解(失重)过程,但由于组分本身热解动力学机理的描述集中在表观层面(没有包含热解反应途径等信息),且没有考虑热解过程中生物质内各组分之间存在的物理与化学相互作用,使得该模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关于热解过程中生物质内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国内外报道较少,相关理论急待探索和建立。本课题将从纤维类生物质主要组分(半纤维素、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的超分子化学结构出发,对生物质组分的热解机理进行分子动力学层面的描述与分析,同时深入探究热解条件下组分之间不同层面的相互作用机理,完善生物质热解三组分动力学模型中,很大程度实现从组分热解行为系统地模拟和预测生物质本体系热解过程。

结项摘要

项目的研究目标是针对目前国内外对生物质单一组分热解动力学过程以及组分之间协同作用机理的研究不足,首先对生物质三大组份热解机理进行描述与评价;在此基础之上,分析组份之间在不同层面上的协同作用机理并进行量化描述,为实现从三组份的热解行为预测模拟生物质本体系的热解行为,提供较为可靠的研究思路和理论。. 项目在三年内主要是围绕生物质三大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热解过程微观机理解析及不同层面协同作用机理而展开的:(1)运用Py-GC-MS对纤维素热解产物分布进行解析,推测了乙醇醛、左旋葡聚糖、LAC、五羟甲基糠醛的生成路径,通过量子化学计算了左旋葡聚糖三种可能的分解路径及其热力学相关参数(如吉布斯自由能等),发现四碳类产物在热解温度范围内,不可能经由左旋葡聚糖得到。(2)对多糖类组分(半纤维素及纤维素)的模型化合物甘油醛进行了TG-FTIR及Py-GC/MS的实验研究,发现了多糖类组分热解过程存在中间体生成,并建立了较好模拟其热解过程的两步连续反应动力学模型;运用量子化学理论,计算模拟了甘油醛脱羰基生成CO过程可能的反应途径,并对4条可能的反应途径能垒及优先级进行了评价;(3)研究了不同分离方法及生物质来源对木质素组分的化学结构影响规律,建立的常见生物质中木质素特性及其热解过程表观动力学参数的数据库;(4)运用Py-GC-MS对不同类型木质素的热解产物分布进行了解析,发现木质素来源及分离方法等对其愈创木酚及紫丁香酚类产物分布影响较大,而温度变化对苯酚类产物影响较大,利用自由基理论解析了主要产物的生成途径及反应优先级;(5)设计了三种可以反映组分在不同层面协同作用的混合方法——简单混合、压片混合及自然混合,运用TG-FTIR解析了简单混合的纤维素与木质素相互作用最强温度区间;(6)提出了相关性系数R,对Py-GC-MS中不同类型混合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进行了定量评价,发现压片混合组分的相互作用最为强烈(R小于0.9)。. 基本完成项目计划任务书中的相关内容,研究成果发表期刊论文18篇(均标注该基金项目),其中SCI 16篇(第一及通讯作者8篇),参加国内外会议并做口头报告9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授权1项),出版中文专著1部(排名第三),参编英文著作1部(第九章第一作者),培养研究生4人(毕业1人),博士研究生1人。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19)
专著数量(1)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span style=font-family:TimesNewRoman;font-size:11.5pt;Composition analysis of organosolv lignin and its catalytic solvolysis in supercritical alcohol/span
有机溶剂木质素的组成分析及其在超临界醇中的催化溶剂分解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Energy and Fuels
  • 影响因子:
    5.3
  • 作者:
    Jun Hu;Dekui Shen;Shiliang Wu;Rui Xiao
  • 通讯作者:
    Rui Xiao
Free-Radical Analysis on Thermochemical Transformation of Lignin to Phenolic Compounds
木质素热化学转化为酚类化合物的自由基分析
  • DOI:
    10.1021/ef3016602
  • 发表时间:
    2013-01-01
  • 期刊:
    ENERGY & FUELS
  • 影响因子:
    5.3
  • 作者:
    Hu, Jun;Shen, Dekui;Zhang, Huiyan
  • 通讯作者:
    Zhang, Huiyan
Structural analysis of lignin residue from black liquor and its thermal performance in thermogravimetric-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黑液木质素残渣的结构分析及其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性能
  • DOI:
    10.1016/j.biortech.2012.10.148
  • 发表时间:
    2013-01-01
  • 期刊:
    BIORESOURCE TECHNOLOGY
  • 影响因子:
    11.4
  • 作者:
    Hu, Jun;Xiao, Rui;Zhang, Huiyan
  • 通讯作者:
    Zhang, Huiyan
Thermal-balanced integral model for pyrolysis and ignition of wood
木材热解与点火的热平衡积分模型
  • DOI:
    10.1007/s11814-012-0098-9
  • 发表时间:
    2013-02
  • 期刊:
    Kore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影响因子:
    2.7
  • 作者:
    Dekui Shen;Rui Xiao
  • 通讯作者:
    Rui Xiao
TG-FTIR and Py-GC-MS analysis of a model compound of cellulose - glyceraldehyde
纤维素模型化合物甘油醛的 TG-FTIR 和 Py-GC-MS 分析
  • DOI:
    10.1016/j.jaap.2013.02.009
  • 发表时间:
    2013-05
  • 期刊:
    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
  • 影响因子:
    6
  • 作者:
    Wu, Shiliang;Shen, Dekui;Hu, Jun;Xiao, Rui;Zhang, Huiyan
  • 通讯作者:
    Zhang, Huiya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二硼化镁作为固体高能金属燃料应用研究进展
  • DOI:
    10.13675/j.cnki.tjjs.200738
  • 发表时间:
    2022
  • 期刊:
    推进技术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钟伟东;梁导伦;沈德魁
  • 通讯作者:
    沈德魁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沈德魁的其他基金

发光带隙可调的木质素基碳量子点制备及其光解水制氢的机理研究
  • 批准号:
    52376172
  • 批准年份:
    2023
  • 资助金额:
    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双溶剂-复合催化剂体系下木质素液相解聚制备高价值酚类化合物的研究
  • 批准号:
    51676047
  • 批准年份:
    2016
  • 资助金额:
    6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基于金属-沸石催化重整的木质素共混热解制备芳香族燃料添加剂机理研究
  • 批准号:
    51476034
  • 批准年份:
    2014
  • 资助金额:
    8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