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育后期早衰基因lps1的分子调控机制及利用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31471473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6.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C1307.作物基因组及遗传学
  • 结题年份:
    2018
  • 批准年份:
    2014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5-01-01 至2018-12-31

项目摘要

Premature senescence occurs mainly in late growth stage of rice production, which shortens leaf function period and grain filling time,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yield and rice quality. However, no late-stage premature senescence gene has been cloned so far in rice. Here we isolated lps1, a late-stage premature senescence mutant of rice, using large-scale mutagenesis. The lps1 mutant exhibited normal growth in early stage. But its leaves gradually turned yellow after heading and accelerated senescence after the start of grain-filling. Most leaves of the lps1 mutant died in the middle of grain-filling, which caused almost all grains to become an abortive grain. Genetic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phenotype of the lps1 mutant was caused by a recessive mutation in a nuclear gene. In the preliminary study, the lps1 mutant gene had been mapped on 38.3-kb region of rice chromosome 10, and a candidate gene had been identified in this region through DNA sequencing, which revealed that it is a novel gene for premature senescence. In this study, we will construct expression vector of the wild-type LPS1 gene, and confirm its function through genetic complementation test. At the same time, we will further identify its biological function through analysi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expression patterns of LPS1 gen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LPS1-GFP fusion protein, investigation of phenotypic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tection of related enzymes and active substances. In addition, we will also evaluat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LPS1 gene in delaying leaf senescence and restraining premature senescence through the overexpression of the wild-type gene.
水稻生产上早衰现象主要发生在生育后期,它缩短叶片功能期和籽粒灌浆时间,严重影响产量和稻米品质,然而水稻生育后期早衰突变基因克隆迄今鲜有报道。我们通过化学诱变获得一份水稻生育后期早衰突变体lps1,该突变体主要特征为前期生长发育正常,抽穗前后叶片逐渐变黄,灌浆开始后叶片衰老加速,在灌浆中期叶片基本枯死,导致籽粒多为秕粒,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表型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前期研究已将该基因精细定位在第10染色体上38.3kb区域内,并通过基因预测和DNA测序确定了一个候选基因,且为新基因。本项目拟构建该基因表达载体,通过转基因互补验证该基因功能,同时,分析该基因时空表达模式和编码蛋白亚细胞定位,系统观察检测该突变体衰老过程中表型特征、生理特性以及相关酶类和活性物质的变化,探讨该基因调控水稻衰老的分子机制,并通过过量表达转基因等途径,探明该基因对延缓水稻衰老、防止早衰、促进高产稳产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结项摘要

水稻生产上早衰现象主要发生在生育后期,它缩短叶片功能期和籽粒灌浆时间,严重影响产量和稻米品质,然而水稻生育后期早衰突变基因克隆迄今鲜有报道。本项目通过化学诱变获得一份水稻生育后期早衰突变体lps1,该突变体主要特征为前期生长发育正常,抽穗期叶片逐渐变黄,灌浆开始后叶片衰老加速,在灌浆中后期叶片焦黄干枯,整个植株基本枯死,导致籽粒多为秕谷,产量极显著降低。随着衰老的发展,该突变体光合色素含量快速下降,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等细胞器遭到破坏,直至几乎完全降解。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表型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分子标记定位和图位克隆结果表明,lps1突变基因位于第10染色体长臂,是一个新的早衰基因,其候选基因DNA和cDNA全长分别为8839bp和3060bp,含有16个外显子和15个内含子,编码一个与拟南芥TIC蛋白同源的位于叶绿体内膜上的转运蛋白。lps1突变体中该基因第287位T→A突变导致一个错义突变,使得编码蛋白序列第96位的亮氨酸(Leu)突变为谷氨酰胺(Gln)。转基因互补实验表明野生型基因能够恢复突变体表型,从而验证了候选基因功能。基因时空表达模式分析表明LPS1基因为组成型表达,但在叶片中表达很高,而在根中表达很低,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LPS1蛋白定位于叶绿体上,这与预测的该基因发挥功能的组织和细胞器相一致。进一步,我们采用qRT-PCR分析了抽穗期突变体和野生型中编码叶绿体外膜转运蛋白的OsToc159、OsToc75和OsToc34,编码叶绿体内膜转运蛋白的OsTic40,编码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原叶绿素酸酯氧化还原酶的POR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小亚基的rbcS,以及LPS1基因本身等7个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lps1突变体中,LPS1基因本身以及OsTic40、POR和rbcS等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调,而OsToc159和OsToc75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只有OsToc34基因的表达量基本不变,表明LPS1基因突变显著影响叶绿体外膜、内膜以及核基因编码的叶绿体蛋白基因的表达,暗示该基因可能通过参与叶绿体膜上的蛋白转运从而调控水稻早衰。该研究结果表明LPS1基因对延缓水稻衰老、防止早衰等方面可能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7)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5)
A single nucleotide mutation of IspF gene involved in the MEP pathway for isoprenoid biosynthesis causes yellow-green leaf phenotype in rice
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 MEP 途径中涉及的 IspF 基因的单核苷酸突变导致水稻黄绿色叶片表型
  • DOI:
    10.1007/s11103-017-0668-7
  • 发表时间:
    2018-01-01
  • 期刊: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 影响因子:
    5.1
  • 作者:
    Huang, Rui;Wang, Yang;Deng, Xiaojian
  • 通讯作者:
    Deng, Xiaojian
GRA78 encoding a putative S-sulfocysteine synthase is involved in chloroplast development at the early seedling stage of rice
编码假定的 S-磺基半胱氨酸合酶的 GRA78 参与水稻幼苗期叶绿体的发育
  • DOI:
    10.1016/j.plantsci.2018.12.019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Plant Science
  • 影响因子:
    5.2
  • 作者:
    Yang Wang;Ping Zhong;Xiangyu Zhang;Jiqing Liu;Chaoyang Zhang;Xiaorong Yang;Chunmei Wan;Chuanqiang Liu;Hui Zhou;Bin Yang;Changhui Sun;Xiaojian Deng;Pingrong Wang
  • 通讯作者:
    Pingrong Wang
Map-based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ovel yellow-green leaf gene ys83 in rice (Oryza sativa)
水稻新型黄绿叶基因 ys83 的图位克隆和表征
  • DOI:
    10.1016/j.plaphy.2016.11.007
  • 发表时间:
    2017-02-01
  • 期刊: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影响因子:
    6.5
  • 作者:
    Ma, Xiaozhi;Sun, Xiaoqiu;Deng, Xiaojian
  • 通讯作者:
    Deng, Xiaojian
A Single Nucleotide Mutation of the IspE Gene Participating in the MEP Pathway for Isoprenoid Biosynthesis Causes a Green-Revertible Yellow Leaf Phenotype in Rice
参与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 MEP 途径的 IspE 基因的单核苷酸突变导致水稻出现绿色可恢复的黄叶表型
  • DOI:
    10.1093/pcp/pcy108
  • 发表时间:
    2018-09-01
  • 期刊: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 影响因子:
    4.9
  • 作者:
    Chen, Nenggang;Wang, Pingrong;Deng, Xiaojian
  • 通讯作者:
    Deng, Xiaojian
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D63的育性基因遗传分析与精细定位
  • DOI:
    10.13430/j.cnki.jpgr.2016.03.019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焦仁军;朱柏羊;钟萍;王迁;廖婷婷;王平荣;邓晓建
  • 通讯作者:
    邓晓建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水稻白化转绿基因gra75的精细定位和生理特性分析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平荣;王兵;孙小秋;孙昌辉;万春美;马晓智;邓晓建
  • 通讯作者:
    邓晓建
稻米淀粉RVA谱特征及其与理化品质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08
  • 期刊:
    作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贾良;丁雪云;王平荣;邓晓建
  • 通讯作者:
    邓晓建
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802A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孙小秋;付磊;王兵;肖云华;邓晓建
  • 通讯作者:
    邓晓建
高等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的联乙烯还原酶及编码基因研究进展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西北植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平荣;邓晓建
  • 通讯作者:
    邓晓建
水稻ygl80黄绿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目标基因精细定位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作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蒲翔;孙昌辉;王平荣;邓晓建
  • 通讯作者:
    邓晓建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邓晓建的其他基金

FPS1调控水稻灌浆结实中后期早衰的分子机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FPS1调控水稻灌浆结实中后期早衰的分子机制
  • 批准号:
    32272160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一个新的水稻穗粒数关键基因的遗传发掘、图位克隆及功能分析
  • 批准号:
    91335107
  • 批准年份:
    2013
  • 资助金额:
    10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重大研究计划
一个新的水稻黄化转绿标记基因的图位克隆
  • 批准号:
    31071402
  • 批准年份:
    2010
  • 资助金额:
    35.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水稻显性早熟基因Ef-cd的克隆
  • 批准号:
    30771314
  • 批准年份:
    2007
  • 资助金额:
    3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水稻完全显性早熟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
  • 批准号:
    30070469
  • 批准年份:
    2000
  • 资助金额:
    1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