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A~110质量区原子核形状共存与演化的实验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11175217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62.0 万元
负责人:
柳敏良
学科分类:
A2701.核结构与衰变
结题年份:
2015
批准年份:
2011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郭应祥、王建国、丁兵、颜鑫亮、王志刚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在此基金的支持下,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利用标准的在束核谱学技术建立目标核的高自旋态能级纲图。根据单粒子态或振动态、磁转动带和闯入带的结构特征,将目标核能级分为相应的三类。与理论工作者合作,将每一类按照具体组态分成众小类。最终,根据单粒子态或振动态、磁转动带和闯入带的组态识别目标核能级。分析球形单粒子态或振动态、小形变磁转动带和形变闯入带能级在同一核中的共存和形成机制。研究这种共存和形成机制沿着同位素和同中子素的演化,重点关注质子跨越闭壳50时的演化。110质量区原子核蕴含着丰富的球形单粒子态或振动态、小形变磁转动带和形变闯入带共存信息,通过这些研究,对于深入探索这一核区形状共存与演化的机制、丰富110质量区原子核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英文摘要
在基金课题 11175217 的支持下,基于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的实验设备,利用在束核谱学实验方法,进行了4 轮次实验。第一次实验,通过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1B打97Mo研究了双奇核104Ag中的球形单粒子或振动态、小形变磁转动带或手征带和形变电转动带共存。第二次实验,利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3C打82Se,研究了近球形核91Y、91Zr和92Zr高自旋态中张量力和中心力竞争。第三次实验,在中科院近物所TL1终端,我们通过 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32S打60Ni反应布居了88Nb的高自旋态,研究单粒子或振动态、小形变磁转动带和手征带、形变的电转动带结构共存。2015年底的第四次实验,利用重离子熔合蒸发反应19F打92Mo研究107Sn球形单粒子态或振动态、小形变磁转动带和形变闯入带能级在同一核中的共存,并利用LaBr3探测器测量107In和107Sn关键能级寿命。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撰写了8篇学术论文,6篇 SCI 收录,2 篇核心期刊。培养研究生4 名。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High-spin level structure of the doubly odd nucleus Ag-104
双奇核Ag-104的高自旋能级结构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Physical Review C
影响因子:3.1
作者:Zheng, Y.;Li, C. B.;Liu, J. J.;Hu, S. P.
通讯作者:Hu, S. P.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影响因子:--
作者:李仕成 , 张玉虎, 周小红 , 柳敏良, 雷祥国, 郭松 , 高丙水
通讯作者:李仕成 , 张玉虎, 周小红 , 柳敏良, 雷祥国, 郭松 , 高丙水
DOI:10.1360/132011-1023
发表时间:2012-02
期刊:
影响因子:--
作者:张玉虎 周小红 等 何龙;Zhang YuHu Zhou XiaoHong He Long
通讯作者:张玉虎 周小红 等 何龙;Zhang YuHu Zhou XiaoHong He Long
DOI:--
发表时间:2015
期刊:原子核物理评论
影响因子:--
作者:何小风;周小红;方永得;柳敏良
通讯作者:柳敏良
Dominant T=1 channel proton-neutron interaction responsible for level structures of particle-hole nuclei around Sn-100
主要 T=1 通道质子-中子相互作用负责 Sn-100 周围粒子-空穴核的能级结构
DOI:--
发表时间:2011
期刊:Physical Review C
影响因子:3.1
作者:Lei, X. G.;Qiang, Y. H.;He, L.;Wang, Z. G.
通讯作者:Wang, Z. G.
基于转移反应的丰中子核壳结构研究
丰中子和丰质子奇特核低位激发态寿命测量
N≈Z的 Cu-Sn 核β延发质子衰变研究
N~20丰中子Al、Si、P和S同位素的中能库仑激发
Pt同位素链中的形状共存与演化的实验研究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