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尼菲青霉菌激活HIV潜伏感染的免疫机制研究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81560325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37.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H2202.病原真菌与感染
  • 结题年份:
    2019
  • 批准年份:
    2015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6-01-01 至2019-12-31

项目摘要

Yunnan province is the AIDS epidemic disaster area in China,and Penicilliosis maneffei (PSM)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death among AIDS patients. Clinical studies show that HIV viral load raise obviously and the numbers of CD4+T lymphocytes decline dramaticly among AIDS patients with PSM.Antifungal therapy combined with early HARRT treat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mortality.Our previous research showed that Penicillium maneffei(PM) could promote HIV infection and replication by DC, and the supernatant of mature DC cells stimulated by PSM could activate HIV latency cell line.Our results suggest the activation of HIV latency Library may be related to therapidly worsened condition among AIDS patients with PSM. This project intends to verify the mechanism by in vivo and in vitro experimental systems.During treatment time 0,0.5,1,3,6 months,we will detect dynamicly immune cells amounts and function, HIV viral load and HIV latency Library,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prognosis,cytokines level.The results could explain the immunological mechanism of HIV latency activated by PM.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HIV latency activated by PM will be illustrated in vitro study. The study should clarify the rapid deterioration mechanism of AIDS patients with PSM,.and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optimization treatment.
云南省是艾滋病流行重灾区,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是本地区艾滋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临床研究提示艾滋病合并PSM患者病毒载量显著上升,CD4+T淋巴细胞数量急剧下降,抗真菌治疗基础上尽早联合抗病毒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我们前期研究发现马尔尼菲青霉菌(PM)可通过DC促进HIV的感染和复制,且经PM刺激成熟的DC上清可激活HIV潜伏感染细胞系。提示HIV潜伏库的激活可能与艾滋病合并PSM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相关。本项目拟采用体内和体外两个实验体系进行印证研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0.5、1、3、6月进行免疫细胞数量及功能,病毒载量和潜伏病毒库变化,临床指标及预后,细胞因子动态研究,以阐明马尔尼菲青霉菌激活HIV潜伏感染相关的免疫学机制;并通过体外实验探索PM激活HIV潜伏感染相关的分子机制。从而阐明PM感染导致艾滋病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的机制,为优化艾滋病合并PSM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结项摘要

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T. marneffei)是艾滋病患者特有的深部机会性致病菌,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目前T. marneffei感染的发病机制以及感染后病情急剧恶化的机制尚不清楚。本项目围绕“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固有免疫变化及抗菌机制”这一主题,以云南省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动态研究艾滋病继发感染T. marneffei后的免疫学变化特征,开展了动态监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不同治疗阶段机体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病毒学指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同时我们还通过体外T. marneffei刺激巨噬细胞系探索巨噬细胞抗T. marneffei机制。我们发现:(1)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适应性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固有免疫细胞源性的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对艾滋病患者抗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至关重要,尤其是巨噬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2)过度激活和渗出的炎性细胞因子(炎症因子风暴)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3)适应性免疫缺损时,固有免疫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对抗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至关重要,T. marneffei可激活NLRP3/Caspase-1/gasdminD通路而诱导巨噬细胞焦亡;(4)发现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在马尔尼菲篮状菌作为焦亡“触发物”时,可进一步促进巨噬细胞焦亡,体外初步尝试采用免疫调节剂联合抗真菌制剂治疗期待改善疾病预后;(5)部分艾滋病患者可出现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我们发现早期启动ART可以减少免疫重建失败,据此优化了治疗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成功治疗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6)基线CD4+ T细胞计数和基线CD4/CD8比值可以作为有效预测ART后免疫重建和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深部真菌感染风险指标。.这些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深入了解马尔尼菲篮状菌病导致患者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的免疫学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临床诊断及改善疾病预后提供了理论数据和可能的治疗靶点。项目执行期间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论文4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培养毕业的硕士研究生4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5)
专著数量(2)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2)
专利数量(0)
HIV/AIDS 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状况及药敏研究
  • DOI:
    --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皮肤病与性病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云会;黎 奇;白劲松;黄云丽;曹应葵;李玉叶
  • 通讯作者:
    李玉叶
Innate Immunity Acts as the Major Regulator in Talaromyces marneffei Coinfected AIDS Patients: Cytokine Profile Surveillance During Initial 6-Month Antifungal Therapy
先天免疫是马尔尼菲踝节菌合并感染艾滋病患者的主要调节者:最初 6 个月抗真菌治疗期间的细胞因子谱监测。
  • DOI:
    10.1093/ofid/ofz205
  • 发表时间:
    2019-06-01
  • 期刊:
    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
  • 影响因子:
    4.2
  • 作者:
    Dong, Rong-Jing;Zhang, Yun-Gui;Li, Yu-Ye
  • 通讯作者:
    Li, Yu-Ye
Clinical analysis of HIV/AIDS patients with drug eruption in Yunnan, China.
云南省HIV/AIDS患者药疹临床分析
  • DOI:
    10.1038/srep35938
  • 发表时间:
    2016-10-31
  • 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 影响因子:
    4.6
  • 作者:
    Li YY;Jin YM;He LP;Bai JS;Liu J;Yu M;Chen JH;Wen J;Kuang YQ
  • 通讯作者:
    Kuang YQ
Both coinfections of Penicillium marneffei and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in AIDS patient: a report of rare case
艾滋病患者同时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和新型隐球菌:罕见病例报告
  • DOI:
    10.1097/qad.0000000000001607
  • 发表时间:
    2017-09-24
  • 期刊:
    AIDS
  • 影响因子:
    3.8
  • 作者:
    Li, Yu-Ye;Saeed, Ummair;Kuang, Yi-Qun
  • 通讯作者:
    Kuang, Yi-Qun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Stochastic Signal Induced Multiple Spatial Coherence Resonances and Spiral Waves in Excitable Media
可兴奋介质中随机信号引起的多重空间相干共振和螺旋波
  • DOI:
    10.1088/0256-307x/26/3/030504
  • 发表时间:
    2009-03
  • 期刊: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 影响因子:
    3.5
  • 作者:
    杨明浩;魏春玲;李玉叶;任维;张慧敏;古华光
  • 通讯作者:
    古华光
白噪声诱发Morris-Lecar模型构成的Ⅱ型兴奋网络产生多次空间相干共振
  • DOI:
    --
  • 发表时间:
    2012
  • 期刊:
    Acta Phys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1
  • 作者:
    李玉叶;贾冰;古华光
  • 通讯作者:
    古华光
基于曲线拟合的电池剩余放电时间预测研究
  • DOI:
    10.19406/j.cnki.cqkjxyxbzkb.2017.03.032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影响因子:
    --
  • 作者:
    丁学利;李玉叶
  • 通讯作者:
    李玉叶
图像恢复中的凸能量泛函正则化模型综述
  • DOI:
    --
  • 发表时间:
    2016
  • 期刊: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李旭超;边素轩;李玉叶
  • 通讯作者:
    李玉叶
利用相位响应曲线解释抑制性反馈增强神经电活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9
  • 期刊:
    Acta Physica Sinica
  • 影响因子:
    1
  • 作者:
    丁学利;贾冰;李玉叶
  • 通讯作者:
    李玉叶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李玉叶的其他基金

AMPK/SIRT1介导巨噬细胞脂噬在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中的机制研究
  • 批准号: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35 万元
  • 项目类别:
agn1介导马尔尼菲篮状菌巨噬细胞内感染的免疫逃逸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2260624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2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agn1介导马尔尼菲篮状菌巨噬细胞内感染的免疫逃逸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2272356
  • 批准年份:
    2022
  • 资助金额:
    52.0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CCL17-CCR4轴在HIV感染者合并重型药疹的免疫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1860553
  • 批准年份:
    2018
  • 资助金额:
    36.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补体系统激活和调控基因与麻风遗传易感的相关性研究
  • 批准号:
    81260237
  • 批准年份:
    2012
  • 资助金额:
    49.0 万元
  • 项目类别: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