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药多成分PK-PD模型的附子与甘草配伍机理研究

批准号:
81073139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33.0 万元
负责人:
杨洁红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3216.中药代谢与药物动力学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10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江依法、张宇燕、白娟、郭莹、陈礼民、朱振洪、宋忠诚、戴其舟、李金辉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附子有较强生理活性和多种功效,但有大毒。以往对附子降毒研究主要在饮片炮制或煎煮层次,化学成分损失严重,造成药效降低和资源浪费;甘草解毒,附甘是经典配伍;拟从配伍探讨解毒等机制。.内容:制备附子生物碱(乌头碱),三萜皂苷(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苷、甘草素)等活性物质,正交法组成有效部位用量配比不同9个配伍方。选用心衰家猫、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药效和LD50指标,研究各配伍方口服后生物效应(效、毒)动态变化(PD,TK);HPLC,HPLC/MS同步测定成分在不同时相血中浓度(PK);构建PK-PD(TK)模型;FTIR, NMR、MS,ESI表征代谢产物或新物质。.意义:基于PD、PK、TK,PK-PD模型,探讨附甘浓度-时间-效应(效、毒)动态变化规律和配伍机理;科学评价附甘强心,抗炎,减毒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预测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寻最佳配伍,优化给药方案;建立中药配伍研究新方法、新技术。
英文摘要
附子具较强生理活性和多种功效,是临床上常用药,但有大毒。以往对附子降毒研究主要在饮片炮制,或煎煮层次上,化学成分损失严重,不仅疗效降低,且造成医药资源极大浪费。甘草解毒,附、甘是临床常用经典配伍。本项主要是在以往对附甘活性物质分离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基于中药多成分PK-PD模型的附子与甘草配伍机理研究,探讨附甘配伍“减毒增效”机理。现已按研究计划,经三年研究完成了研究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果。. 主要内容和重要成果:完善附子、甘草主要成分分离分析方法,开展附子与甘草配伍后体外活性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制备附子、甘草各有效部位:附子生物碱类(乌头碱);三萜皂苷类(甘草酸),甘草黄酮类(如甘草苷等);开展了附子、甘草各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不同配伍后的抗炎作用,体外强心,对心肌细胞等指标的影响;采用HPLC等建立血浆中甘草、附子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测定在药理指标同时间点同步血浆样品中各成分含量动态变化,开展药动学模型与药效学结合模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附子炮制后其主要成分乌头碱含量明显降低,附子与甘草配伍后能明显影响主要成分乌头碱、甘草酸、甘草苷等的含量,且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规律;附子生物碱类(乌头碱、次乌头碱等);三萜皂苷类(甘草酸、甘草次酸等),甘草黄酮类(如甘草苷等)不同配伍后具有明显协同的抗炎、强心,对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体现了附子、甘草配伍后具有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结合药动学数据,开展了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构建,探讨附甘配伍机理和规律。本项目通过附子、甘草主要活性物质配伍的药动学(PK)与效应(PD,或TK)联合研究,探讨附、甘配伍“减毒增效”机理,建立中药配伍研究的新方法、新技术,为中药配伍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为临床寻求安全、有效配伍,科学评价不同配伍作用,估算生物利用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优化给药方案,预测和评估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促进加强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深入探讨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配伍原理及作用机制。. 现已正式发表论文10篇,已投SCI收录期刊待发表3篇(均带标注),出版专著1部,获省科学技术奖、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个,入选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1人次,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三培养人员等3人次,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1人次,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4名。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中医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张宇燕;万海同;杨洁红;周惠芬
通讯作者:周惠芬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中华中医药学刊
影响因子:--
作者:周天梅;张宇燕;杨洁红;杨雯;万海同
通讯作者:万海同
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cDNA encoding cycloartenol synthase from 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
编码贝母环木菠萝烯醇合酶 cDNA 的分子克隆和表征。
DOI:10.5897/ajb11.4041
发表时间:2012-03
期刊: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Vol.
影响因子:--
作者:朱振洪;刘文洪;葛立军;余勤;赵伟春;杨洁红;万海同
通讯作者:万海同
DOI:--
发表时间:2012
期刊:中医杂志
影响因子:--
作者:周天梅;万海同;张卫华
通讯作者:张卫华
DOI:--
发表时间:2013
期刊:中华中医药学刊
影响因子:--
作者:刘巧云;张宇燕;万海同;杨洁红;周天梅;杨珍
通讯作者:杨珍
基于脑-心轴miR-126/TWEAK-Fn14通路的养阴益气活血方药治疗心肌/脑梗死致心/脑互损的生物学基础
- 批准号:LZ23H270002
- 项目类别:省市级项目
- 资助金额:0.0万元
- 批准年份:2023
- 负责人:杨洁红
- 依托单位:
基于脑-心轴TWEAK-Fn14通路研究丹参红花主要组分动态整体对脑心综合征的保护机制
- 批准号:82174066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54万元
- 批准年份:2021
- 负责人:杨洁红
- 依托单位:
基于整合药动学与药效学的黄芪-红花组分抗脑缺血效应与机制研究
- 批准号:81973560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55.0万元
- 批准年份:2019
- 负责人:杨洁红
- 依托单位:
基于药动学和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的附子甘草多组分配伍减毒强心机制研究
- 批准号:81473412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75.0万元
- 批准年份:2014
- 负责人:杨洁红
- 依托单位:
丹参、川芎活性物质配伍方的多成分药物代谢动力学与对脑缺血性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 批准号:81274176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70.0万元
- 批准年份:2012
- 负责人:杨洁红
- 依托单位:
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性损伤效应与方剂药动学的多维(元)联动数学模型及计算研究
- 批准号:30873430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31.0万元
- 批准年份:2008
- 负责人:杨洁红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