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缓释给药小间隙套管系统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疗效的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81372044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80.0 万元
负责人:
姜保国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H1701.创伤
结题年份:
2017
批准年份:
2013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付中国、韩娜、殷晓峰、熊建、王振威、徐春归、黎庆钿、邓玖旭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创伤,许多病例致伤后终生残疾。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是损伤的神经是否得到良好的再生,而缝接技术是神经再生的最重要基础。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利用周围神经选择性再生的特性,提出小间隙套接缝合技术,用以替代沿用近百年的神经外膜缝合方法。小间隙套管在动物实验及临床多中心研究中获得良好的效果,并已申请专利。本研究旨在将损伤神经小间隙套接缝合技术与药物缓释技术相结合,在小间隙套接缝合修复周围神经时,通过套接局部较长时间的缓慢释放药物(2-4周),促神经再生并提高周围神经修复效果。研究内容包括促神经再生缓释给药套管系统的制备研究、体外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和修复周围神经动物疗效的研究等。该研究是面向临床急需解决的重大治疗问题,通过相关新型给药系统研究和科学机制研究、建立新的治疗方法和策略
英文摘要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is a common clinical traumatical disease, which at most time results in disability. The critical point affecting treatment effect is whether the injured nerve could have a fine regeneration, during which the suture technique is the most important basis for this process. Our group proposed small gap bridging suture technique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property of peripheral nerve selective regeneration, to replace epineurium suture method used for nearly a hundred years. The good results obtained in animal experiments and clinical multi-center study, and has applied for patents. This research aims at combining the small gap bridging suture technique with drug delayed release method to promote nerve regeneration and repairing effect through on site delayed release of drug(2 to 4 weeks) during the bridging period. The contents of this research include the preparation of nerve-regeneration promoting drug release tube system, in vitro effect and function mechanism, and animal experiment of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 This research which is directed to the major clinical problem, will establish new treatment and strategy through the referring research of new drug release system and its function mechanism.
近百年来,全世界在临床上一直沿用的神经外膜缝合方法,由于无法使神经干内数千条不同性质的纤维准确对接,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神经的修复效果。本实验室利用周围神经选择性再生的特点,提出小间隙套接缝合技术用以替代沿近百年的神经外膜缝合方法。本研究通过构建适合周围神经再生的长因子(NGF)缓释微球,将其与小间隙套接缝合技术相结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验证其是否能够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实验方法:① 采用 W/O/W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 NGF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 测定其相关性能,并利用 PC12细胞验证缓释 NGF 的生物活性。②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建立小间隙套接缝合模型。根据分组不同在神经两断端之间加入:生理盐水、NGF溶液(20ng/ml)、空白微球生理盐水悬液、NGF缓释微球生理盐水悬液(40ng/ml)。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1年时观察动物实验指标。实验结果:① 成功制备出NGF -PLGA缓释微球 ,微球粒径为 8.1±5.7μm、载药量0.0024% 、包封率 13.8 5%,突释效应为 18.77% ,持续释放时间约3周。第一周缓释微球释放了约包封量 50% 的药物,到第二周末累计释放了约60% 的药物, 第三周末累计释放了约 64% 的药物 ,之后释放曲线接近平台 。缓释 NGF 可以诱导PC12细胞分化并长出突起,具有生物活性。② 术后3个月时,NGF 缓释组再生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数量、 髓鞘厚度、轴突面积均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NGF 溶液组、空白微球组。术后1年时 NGF 缓释组再生神经纤维有髓数量、髓鞘厚度、轴突面积仍优于其它三组。 与术后3个月比较,术后1年时各组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减少,成熟度(髓鞘厚和轴突面积)增加。 随着时间延长,各组 SFI 值明显好转,NGF 缓释组的结果优于其它三组。 但NGF 缓释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不明显。 术后3个月和1年时, NGF 溶液组和空白微球分别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结论:① 以W/O/W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的NGF -PLGA 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及释放功能。② NGF -PLGA缓释微球可以促进小间隙套接缝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和功能恢复。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A special healing pattern in stable metaphyseal fractures.
稳定干骺端骨折的特殊愈合模式
DOI:10.3109/17453674.2014.1003127
发表时间:2015-04
期刊:Acta orthopaedica
影响因子:3.7
作者:Chen WT;Han da C;Zhang PX;Han N;Kou YH;Yin XF;Jiang BG
通讯作者:Jiang BG
Specificity of motor axon regeneration: a comparison of recovery following biodegradable conduit small gap tubulization and epineurial neurorrhaphy.
运动轴突再生的特异性:可生物降解导管小间隙管状化和神经外膜神经缝合术后恢复的比较。
DOI:--
发表时间:2015
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
影响因子:2.2
作者:Yin, Xiaofeng;Han, Na;Kou, Yuhui;Jiang, Baoguo
通讯作者:Jiang, Baoguo
Local administration of IKK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 may enhance fracture healing in osteoporosis patient
IKK小分子抑制剂局部给药可促进骨质疏松患者骨折愈合
DOI:--
发表时间:2015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影响因子:0.1
作者:Han Duanyang;Zhang Peixun;Jiang Baoguo
通讯作者:Jiang Baoguo
DOI:--
发表时间:--
期刊: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影响因子:6.1
作者:Ming Li;Jiuxu Deng;Jian Weng;Peixun Zhang;Baoguo Jiang
通讯作者:Baoguo Jiang
Electrophysiological outcomes analysis i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patients treated with biodegradable conduit small-gap (2 mm) tubulization
可生物降解导管小间隙(2 mm)插管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电生理结果分析
DOI:--
发表时间:2016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dicine
影响因子:0.1
作者:Ma, Mingtai;Fu, Zhongguo;Jiang, Baoguo;Zhang, Peixun
通讯作者:Zhang, Peixun
周围神经损伤放大代偿过程中末梢效应器结构重塑规律与功能恢复关系的研究
  • 批准号:
    81971177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5.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9
  • 负责人:
    姜保国
  • 依托单位:
smcx基因在周围神经倍数再生修复中分子信号调控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1671215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7.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6
  • 负责人:
    姜保国
  • 依托单位:
利用周围神经倍数再生机制改善周围神经损伤后手功能恢复的研究
  • 批准号:
    8117114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60.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1
  • 负责人:
    姜保国
  • 依托单位:
周围神经损伤后有髓神经纤维再生机制的研究
  • 批准号:
    3097152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35.0万元
  • 批准年份:
    2009
  • 负责人:
    姜保国
  • 依托单位:
生物组织管桥小间隙桥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
  • 批准号:
    30271306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21.0万元
  • 批准年份:
    2002
  • 负责人:
    姜保国
  • 依托单位:
复方红芪提取液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 批准号:
    39870851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14.0万元
  • 批准年份:
    1998
  • 负责人:
    姜保国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