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中晚期叩甲总科昆虫的演化和系统发育

结题报告
项目介绍
AI项目解读

基本信息

  • 批准号:
    41672011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75.0万
  • 负责人:
  • 依托单位:
  • 学科分类:
    D0201.古生物、古人类和古生态学
  • 结题年份:
    2020
  • 批准年份:
    2016
  • 项目状态:
    已结题
  • 起止时间:
    2017-01-01 至2020-12-31

项目摘要

Elateroidea is one of the largest superfamilies of Coleoptera, with its oldest fossil record tracing back to the Early Jurassic. Mesozoic elateroids are abundant and very diverse, and many of them represent basal groups among Elateroidea, exhibiting a number of transitional features of different elateroid families. However, the systematic relationship and taxonomic placement of many fossil taxa remain elusive. Detailed comparisons between extinct and extant taxa are badly needed. The research proposal aims at an integrative study of Recent and Mesozoic Elateroidea from three exceptional faunas (the Middle Jurassic Yanliao biota; the Early Cretaceous Jehol Biota; and the Late Cretaceous Burmese amber)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ystematic position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se fossil elateroids. Based on molecular data and fossil evidence, the project aims to understand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elateroids, to reconstruct a reasonable classification system, to discuss the paleobiogeography of certain elateroid groups, and to unveil the origin, early diversification and the natural history of Elateroidea.
叩甲总科是鞘翅目昆虫中一个较大的类群。叩甲总科昆虫起源较早,最早化石记录可追溯到侏罗纪早期。叩甲总科昆虫化石不仅数量大,且形态具丰富多样性,由于中生代很多化石类型代表着叩甲总科基干类群,具有现生多个科的过渡特征,科级存在诸多分类问题,属级分类相当混乱,目前缺乏系统且全面的研究。此外,化石与现生叩甲类昆虫详细对比研究严重缺乏。本项目拟对我国东北内蒙宁城地区中侏罗世燕辽生物群、辽宁北票地区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和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等特异埋藏生物群中叩甲类昆虫科级鉴别特征进行全面检视,结合现生叩甲类分类系统,确立化石类型科级阶元的形态指标,对已报道的叩甲类化石进行详细厘定并深入研究新化石类型;结合分子系统学研究和化石证据,探讨叩甲类昆虫科级系统发育关系,构建合理的分类系统,讨论某些类群的古生物地理分布,揭示叩甲总科昆虫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

结项摘要

叩甲总科是鞘翅目昆虫中一个较大的类群。叩甲总科昆虫起源较早, 最早化石记录可追溯到侏罗纪早期。叩甲总科昆虫化石不仅数量大, 且形态具丰富多样性, 由于中生代很多化石类型代表着叩甲总科基干类群, 具有现生多个科的过渡特征, 科级存在诸多分类问题, 属级分类相当混乱, 目前缺乏系统且全面的研究。此外, 化石与现生叩甲类昆虫详细对比研究严重缺乏。本项目对我国东北内蒙宁城地区中侏罗世燕辽生物群、辽宁北票地区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和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等特异埋藏生物群中叩甲类昆虫科级鉴别特征进行全面检视, 结合现生叩甲类分类系统, 确立化石类型科级阶元的形态指标, 对已报道的叩甲类化石进行详细厘定并深入研究新化石类型;结合分子系统学研究和化石证据, 探讨叩甲类昆虫科级系统发育关系, 构建合理的分类系统, 讨论了颈萤科的古生物地理分布, 揭示叩甲总科昆虫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

项目成果

期刊论文数量(25)
专著数量(0)
科研奖励数量(0)
会议论文数量(0)
专利数量(0)
Diverse Texas beetles (Coleoptera: Elateroidea: Brachypsectridae) in mid-Cretaceous Burmese amber: sexual dimorphism and palaeoecology
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中的多种德克萨斯甲虫(鞘翅目:Elateroidea:Brachypsectridae):两性二态性和古生态学
  • DOI:
    10.11646/palaeoentomology.2.5.16
  • 发表时间:
    2019-10-01
  • 期刊:
    PALAEOENTOMOLOGY
  • 影响因子:
    --
  • 作者:
    Tihelka, Erik;Huang, Diying;Cai, Chenyang
  • 通讯作者:
    Cai, Chenyang
A large artematopodid beetle (Coleoptera: Elateroidea: Artematopodidae)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China and its systematic position
中国早白垩世大型节甲虫(鞘翅目:Elateroidea:Artematopodidae)及其系统地位
  • DOI:
    10.1016/j.cretres.2018.10.009
  • 发表时间:
    2020
  • 期刊:
    Cretaceous Research
  • 影响因子:
    2.1
  • 作者:
    Cai Chenyang;Fu Yanzhe;Huang Diying
  • 通讯作者:
    Huang Diying
First fossil Coloninae from Upper Cretaceous Burmese amber (Coleoptera: Staphylinoidea: Leiodidae)
来自上白垩纪缅甸琥珀的第一块化石 Coloninae(鞘翅目:Staphylinoidea:Leiodidae)
  • DOI:
    10.1016/j.cretres.2017.05.005
  • 发表时间:
    2017
  • 期刊:
    Cretaceous Research
  • 影响因子:
    2.1
  • 作者:
    Cai Chenyang;Huang Diying
  • 通讯作者:
    Huang Diying
First Mesozoic water-penny beetles from Upper Cretaceous Burmese it amber (Coleoptera: Psephenidae)
来自上白垩纪缅甸的第一个中生代水便甲虫,它是琥珀色的(鞘翅目:Psephenidae)
  • DOI:
    10.1016/j.cretres.2018.06.001
  • 发表时间:
    2018
  • 期刊:
    Cretaceous Research
  • 影响因子:
    2.1
  • 作者:
    Cai Chenyang;Huang Diying
  • 通讯作者:
    Huang Diying
A new throscid from mid-Cretaceous Burmese amber (Coleoptera: Elateroidea: Throscidae)
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中的一新节节虫(鞘翅目:Elateroidea:节节虫科)
  • DOI:
    10.1080/08912963.2020.1741573
  • 发表时间:
    2021-09-02
  • 期刊:
    HISTORICAL BIOLOGY
  • 影响因子:
    1.4
  • 作者:
    Li, Yan-Da;Zhao, Yan-Chen;Cai, Chen-Yang
  • 通讯作者:
    Cai, Chen-Yang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数据更新时间:{{ journalArticle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monograph.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sciAaward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conferencePapers.updateTime }}

{{ item.title }}
  • 作者:
    {{ item.authors }}

数据更新时间:{{ patent.updateTime }}

其他文献

北京下白垩统芦尚坟组叶肢介的生物地层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古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廖焕宇;沈炎彬;黄迪颖
  • 通讯作者:
    黄迪颖
内蒙古宁城两种保存胃中食物的侏罗纪有尾类
  • DOI:
    --
  • 发表时间:
    2011
  • 期刊: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影响因子:
    --
  • 作者:
    董丽萍;黄迪颖;王原
  • 通讯作者:
    王原
河北省青龙县霸王沟侏罗纪叶肢介化石
  • DOI:
    --
  • 发表时间:
    2014
  • 期刊:
    地层学杂志
  • 影响因子:
    --
  • 作者:
    廖焕宇;黄迪颖
  • 通讯作者:
    黄迪颖
关山生物群中奇虾前附肢的新发现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科学通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王媛媛;黄迪颖;胡世学
  • 通讯作者:
    胡世学
对道虎沟生物群蝌蚪化石的重新探讨
  • DOI:
    --
  • 发表时间:
    2013
  • 期刊:
    古生物学报
  • 影响因子:
    --
  • 作者:
    黄迪颖
  • 通讯作者:
    黄迪颖

其他文献

{{ item.title }}
{{ item.translation_title }}
  • DOI:
    {{ item.doi || "--" }}
  • 发表时间:
    {{ item.publish_year || "--"}}
  • 期刊:
    {{ item.journal_name }}
  • 影响因子:
    {{ item.factor || "--" }}
  • 作者:
    {{ item.authors }}
  • 通讯作者:
    {{ item.author }}
empty
内容获取失败,请点击重试
重试联系客服
title开始分析
查看分析示例
此项目为已结题,我已根据课题信息分析并撰写以下内容,帮您拓宽课题思路:

AI项目思路

AI技术路线图

黄迪颖的其他基金

中生代昆虫化石
  • 批准号:
    41925008
  • 批准年份:
    2019
  • 资助金额:
    400 万元
  • 项目类别: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古蠕虫类的多样性,形态解剖学及演化研究
  • 批准号:
    40872010
  • 批准年份:
    2008
  • 资助金额:
    44.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内蒙中侏罗世道虎沟生物群特异埋藏动物化石的研究
  • 批准号:
    40672013
  • 批准年份:
    2006
  • 资助金额:
    38.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中国早寒武世蠕虫化石
  • 批准号:
    40302004
  • 批准年份:
    2003
  • 资助金额:
    23.0 万元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国自然基金

{{ item.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批准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相似海外基金

{{ item.name }}
{{ item.translate_name }}
  • 批准号:
    {{ item.ratify_no }}
  • 财政年份:
    {{ item.approval_year }}
  • 资助金额:
    {{ item.support_num }}
  • 项目类别:
    {{ item.project_type }}
{{ showInfoDetail.title }}

作者:{{ showInfoDetail.author }}

知道了

AI项目解读示例

课题项目: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机制研究

AI项目摘要:

本研究聚焦于TRIM2蛋白在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中的调控机制。A型流感病毒是全球性健康问题,其感染可导致严重的呼吸道疾病。IFN-β作为关键的抗病毒因子,其表达水平对抗病毒防御至关重要。然而,TRIM2如何调控IFN-β的表达尚未明确。本研究假设TRIM2通过与病毒RNA或宿主因子相互作用,影响IFN-β的产生。我们将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探索TRIM2与A型流感病毒诱导IFN-β表达的关系。预期结果将揭示TRIM2在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为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理论基础。该研究对理解宿主抗病毒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可能对临床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视角。

AI项目思路:

科学问题:TRIM2如何调控A型流感病毒诱导的IFN-β表达?
前期研究:已有研究表明TRIM2参与抗病毒反应,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研究创新点:本研究将深入探讨TRIM2在IFN-β表达中的直接作用机制。
技术路线:包括病毒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培养和免疫检测技术。
关键技术:TRIM2与病毒RNA的相互作用分析,IFN-β启动子活性检测。
实验模型:使用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模型进行研究。

AI技术路线图

        graph TD
          A[研究起始] --> B[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B --> C[实验设计与方法学准备]
          C --> D[A型流感病毒感染模型建立]
          D --> E[TRIM2与病毒RNA相互作用分析]
          E --> F[TRIM2对IFN-β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F --> G[IFN-β表达水平测定]
          G --> H[TRIM2功能丧失与获得研究]
          H --> I[数据收集与分析]
          I --> J[结果解释与科学验证]
          J --> K[研究结论与未来方向]
          K --> L[研究结束]
      
关闭
close
客服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