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基金基金详情
高致病性暗色真菌系统发生动态和适应性进化研究
结题报告
批准号:
31670145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68.0 万元
负责人:
李若瑜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C0109.病原真菌学与其他微生物
结题年份:
2020
批准年份:
2016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王晓雯、龚杰、万喆、宋营改、张瑞珺、王若珺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暗色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引起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等,难治愈、高危险且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本课题组的前期研究提示,暗色真菌中可能存在进化地位相对独立的高致病性谱系,该谱系与环境来源的菌株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因此,本研究借助基因组学的理论和技术,从系统发生动态和宿主适应性进化的角度,聚焦于高致病性暗色真菌的三个代表性物种(疣状瓶霉、皮炎外瓶霉、棘状外瓶霉),通过比较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的共同基因特质,对暗色真菌的高致病力相关性状做出解析,着眼于两个关键性的科学问题:从系统发生动态的角度,探讨暗色真菌在致病性、流行趋势和系统发生地位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从适应性进化的角度,探讨高致病力暗色真菌,是否在宿主免疫压力的选择作用下形成基因水平的趋同进化,以及这些基因与致病力的关系。
英文摘要
Black yeast widely exists in nature, which mainly causes chromoblastomycosis and phaeohyphomycosis. These diseases are draw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clinician due to its dangerousness and intractability. Our early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here were some highly pathogenic lineages with relatively independent phylogenetic status. There was significant genetic difference between strains from clinic and environment. In this project, we will make an analysis in the three leading species of black yeast (Phialophora verrucosa, Exophiala dermatitidis and Exophiala spinifera) from phylodynamic and adaptive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by genomics approaches. The evolution of black yeast's pathogenicity will be the focus of our research. Our study aims to demonstrate whether there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among pathogenicity, epidemic and phylogenetic status, and whether there is convergent evolution at the genetic level under the selective pressure of host.
暗色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引起着色芽生菌病和暗色丝孢霉病等真菌病,这类真菌病临床常难以治愈、甚或危及患者生命,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聚焦于我国临床常见的高致病性暗色真菌的三个代表性物种(疣状瓶霉、皮炎外瓶霉、棘状外瓶霉)展开系统发育学分析和毒力评估,并筛选出包括临床分离株和环境分离株在内的10株棘状外瓶霉和皮炎外瓶霉及26株含6个种的疣状瓶霉复合体进行基因组测序,通过联合长读长(PacBio)和短读长(Illumina)测序策略获得完整基因组序列用于分析菌株的毒力因子、适应性以及主要的遗传和基因表达差异。棘状外瓶霉基因组装配达到亚染色体水平,预测的基因数介于12,043和12,130之间,临床菌株中的插入缺失数量高于环境菌株。此外,检测到CARD9缺陷患者棘状外瓶霉分离株中scaffold I和III存在同义重排。比较转录组学分析表明,棘状外瓶霉在BHI和SDA培养基中有16个基因差异表达,BHI中上调的大多数单拷贝基因都是KOG分类中的转运蛋白。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生涉及十七个基因簇,但棘状外瓶霉临床菌株中不存在PKS-17基因簇。皮炎外瓶霉的基因组较棘状外瓶霉小,其基因组中的毒力相关基因明显少于棘状外瓶霉,其中Myb样DNA结合结构域以及SANT/Myb结构域主要存在于亲脑性的皮炎外瓶霉分离株。对种内和种间菌株基因组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与荚膜相关的基因在皮炎外瓶霉中表达更高。疣状瓶霉复合体显示出相当大的种内基因组变异。美洲瓶霉的变异程度最高。疣状瓶霉的CAZy酶变异较大,而美洲瓶霉的PKS相关基因与复合体内的其他种有差异。综上,本课题研究表明,我国临床高致病暗色真菌中存在不同的内在毒力特征,这种差异在不同种间缺乏一致性,表明种内变异性与宿主差异可能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CARD9免疫缺陷患者相关分离株的致病性和适应策略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of Capsule-Producing Black Yeasts Exophiala dermatitidis and Exophiala spinifera, Potential Agents of Disseminated Mycoses
产荚膜黑酵母 Exophiala dermatitidis 和 Exophiala spinifera(播散性真菌病的潜在病原体)的比较基因组分析
DOI:10.3389/fmicb.2020.00586
发表时间:2020-04-08
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影响因子:5.2
作者:Song, Yinggai;da Silva, Nickolas Menezes;Sybren de Hoog, G.
通讯作者:Sybren de Hoog, G.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and Environmental Strains ofExophiala spiniferaby Long-Reads Sequencing and RNAseq Reveal Adaptive Strategies
通过长读长测序和 RNAseq 对 Exophiala spinifera 的临床和环境菌株进行比较分析,揭示适应性策略
DOI:10.3389/fmicb.2020.01880
发表时间:2020-07-31
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影响因子:5.2
作者:Song, Yinggai;Du, Minghao;Li, Ruoyu
通讯作者:Li, Ruoyu
潜在新细胞因子LYG1在念珠菌皮肤粘膜及侵袭感染中的功能、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
  • 批准号:
    --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 资助金额:
    296万元
  • 批准年份:
    2020
  • 负责人:
    李若瑜
  • 依托单位:
须癣毛癣菌复合体的致病力差异及机制研究
  • 批准号:
    81972948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5.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9
  • 负责人:
    李若瑜
  • 依托单位:
CARD9相关的宿主免疫缺陷在暗色丝孢霉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 批准号:
    8147289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80.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4
  • 负责人:
    李若瑜
  • 依托单位:
C型凝集素样受体识别在原发性皮肤毛霉病中的作用
  • 批准号:
    81171510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8.0万元
  • 批准年份:
    2011
  • 负责人:
    李若瑜
  • 依托单位:
烟曲霉Hog1-MAPK信号途径介导应激反应的新机制及其在致病中的作用
  • 批准号:
    30930006
  • 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
  • 资助金额:
    190.0万元
  • 批准年份:
    2009
  • 负责人:
    李若瑜
  • 依托单位:
致病性曲霉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 批准号:
    30170054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16.0万元
  • 批准年份:
    2001
  • 负责人:
    李若瑜
  • 依托单位:
烟曲霉在侵袭性感染中毒力基因的筛选及鉴定
  • 批准号:
    30070044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14.0万元
  • 批准年份:
    2000
  • 负责人:
    李若瑜
  • 依托单位:
致病性着色霉基因组指纹图谱分析及在分类命名上的意义
  • 批准号:
    39370041
  •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
    5.1万元
  • 批准年份:
    1993
  • 负责人:
    李若瑜
  • 依托单位:
致病性着色霉菌的血清学特性研究
  • 批准号:
    38900004
  •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
    2.0万元
  • 批准年份:
    1989
  • 负责人:
    李若瑜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