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胃内毒素去磷酸化酶解去毒作用及日粮类型与构成对其影响的研究
批准号:
31072056
项目类别:
面上项目
资助金额:
33.0 万元
负责人:
杨开伦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C1705.动物营养学
结题年份:
2013
批准年份:
2010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包晓玮、李凤鸣、米热古丽·伊马木、常永志、于新明、刘志强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本项目基于我们前期进行的试验及近几年内毒素的碱性磷酸酶去磷酸化去毒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以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为模型动物,研究日粮条件(精粗比例、日粮组分)对绵羊瘤胃液中内毒素含量(毒性)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通过体外试验(in vitro)测定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对标准内毒素及不同精粗比日粮时瘤胃液内毒素的去磷酸化作用及对内毒素毒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日粮主要植物源性组分(如玉米、苜蓿干草等)中的酸性(或碱性)磷酸酶对瘤胃液内毒素的去磷酸化作用及对内毒素毒性的影响,阐明瘤胃液中是否存在内毒素的去磷酸化酶解去毒作用及日粮类型、日粮组分对去磷酸化酶解去毒作用的影响,探究日粮精粗比及日粮构成不同时瘤胃液内毒素毒性不同的生化酶学基础,为生物体的内毒素去磷酸化酶解去毒这一生物学机制的普遍性及其在反刍动物瘤胃内毒素毒性调控中的生物学意义进一步提供科学依据。
英文摘要
本项目建立了应用鲎试验法测定去细菌瘤胃液上清液中内毒素含量的方法,建立了应用巨噬细胞RAW264.7反映内毒素“毒性”的模型。项目研究发现,酸性磷酸酶酶解标准LPS后可显著降低LPS的免疫激活特性(即LPS经酸性磷酸酶酶解后其“毒性”显著下降),尽管随着精粗比值增加,瘤胃游离内毒素含量增加,但磷酸酶活力也同时增加。在此基础上,定量地研究了瘤胃液中游离内毒素含量、细菌总数与日粮精料比的关系:瘤胃液中游离内毒素平均含量、细菌总数平均值分别与日粮精粗比值呈指数关系(拟合方程分别为y=3.6862e0.0441x,相关系数r=0.9795;y=1.3842e3.1128x ,相关系数r=0.9938)。瘤胃液经不同方法处理后得到的不同制备物所表现出的免疫激活强弱不同。上述科学发现很好地解释了反刍家畜瘤胃液中游离内毒素毒性较低的原因,对认识不同精粗比日粮时瘤胃液中存在的可能的有害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本项目的研究发现,提出了进一步研究高比例精料日粮时瘤胃后消化道各肠段内的内毒素含量及其毒性,以及各肠段的黏膜结构变化的必要性及其科学意义。项目培养了3名硕士研究生。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
发表时间:--
期刊:中国畜牧兽医
影响因子:--
作者:臧长江,张丁文,吴婷婷,包晓玮,杨开伦
通讯作者:臧长江,张丁文,吴婷婷,包晓玮,杨开伦
DOI:--
发表时间:--
期刊:中国畜牧兽医
影响因子:--
作者:张丁文,包晓玮,吴婷婷,杨开伦
通讯作者:张丁文,包晓玮,吴婷婷,杨开伦
绵羊肠道褪黑素合成及其营养调控的研究
- 批准号:31760681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38.0万元
- 批准年份:2017
- 负责人:杨开伦
- 依托单位:
益生菌干预对腹泻羔羊胃肠道内容物和黏膜菌群及肠黏膜免疫调控作用的研究
- 批准号:31672454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25.0万元
- 批准年份:2016
- 负责人:杨开伦
- 依托单位:
瘤胃细菌、原虫内与NAD(P)H相关的几个主要代谢途径及其生理生化功能的研究
- 批准号:31272473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80.0万元
- 批准年份:2012
- 负责人:杨开伦
- 依托单位:
早期肠道接种瘤胃细菌及其组分物对新生羔羊小肠黏膜免疫机制形成的影响
- 批准号:31172233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61.0万元
- 批准年份:2011
- 负责人:杨开伦
- 依托单位:
绵羊瘤胃微生物NADH/NAD比值的营养调控及其应用的研究
- 批准号:30871810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30.0万元
- 批准年份:2008
- 负责人:杨开伦
- 依托单位:
绵羊对氨基酸化学衍生物消化利用的研究
- 批准号:30471262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18.0万元
- 批准年份:2004
- 负责人:杨开伦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item.name}}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