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货币政策和资源配置:中国银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的贷款行为

批准号:
71403058
项目类别: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资助金额:
20.0 万元
负责人:
李丹
依托单位:
学科分类:
G0307.金融经济
结题年份:
2017
批准年份:
2014
项目状态:
已结题
项目参与者:
田素华、潘佳、胡煦、侯晨曦、秦蓁
国基评审专家1V1指导 中标率高出同行96.8%
结合最新热点,提供专业选题建议
深度指导申报书撰写,确保创新可行
指导项目中标800+,快速提高中标率
微信扫码咨询
中文摘要
08年金融危机后,学界、商界和政界开始反思一个问题:不当的激励机制是否助长了金融机构的过度风险分担(Excessive risk taking),从而引发金融危机。而中国银行业的激励机制设计仍是“重绩效,轻风险”,这让人担忧这样的激励机制是否会对中国银行业的长期稳健发展埋下隐患。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银行层面(Bank-level)和贷款层面(Loan-level)数据及其他相关信息,本课题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目前中国银行体系的激励机制到底如何影响银行的贷款行为?是否助长贷款行为的过度风险分担?2)尤其是比较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的货币政策经历了从紧缩-宽松-紧缩的过程。在不同的宏观货币经济环境下,激励机制对银行的贷款行为的影响是否发生变化?3)激励机制和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厘清上述问题,为政府制定确保银行业稳健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借鉴。
英文摘要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ver 2008-9 draws the attention of economists and policy makers to understand the risk taking behavior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re are comments suggesting poor managerial incentives are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cause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However, the managerial incentives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rely heavily on performance, but correlate less with risks. Such incentive mechanism designs probably lead to systematic risks of the banking industry in China in the near future. Employing unique bank-level and loan-level datasets, we try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How do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designs impact on bank lending behavior? Do they make banks take excessive risks? 2) China engaged in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when the financial crisis hit and switched to contractionary monetary policy in the post-crisis era. Given the changing monetary environment, does the effect of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designs on lending behavior change? 3) How do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onetary policies and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designs affect credit allocation efficiency? Understanding these questions will help on better banking and monetary policy making.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中国金融行业资源配置行为的变化(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中国经济和人们福利的影响。我们利用宏观经济数据,全国所有商业银行省级层面近十多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及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从2006到2010年的所有商业贷款数据,从三个层面,即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来对研究目标展开分析。首先,我们设立了一个新的宏观模型来考察一个国家不同区域间的消费风险分担,不同于现有模型,该模型不但允许跨省的风险分担,因为考虑到在发展中国家,省内可能还存在金融摩擦,该模型还允许在省内的消费风险分担。基于理论和实证模型,我们发现中国近年来的消费分险分担水平下降,尤其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并且,回归分析确认金融业的发展水平是影响到跨区的消费风险分担程度高低的因素之一,从而影响到人们的福利水平; 其次, 我们利用银行层面的数据,发现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集中度高的省份,该省的消费分险分担程度越高。尤其在经济危机时期,国有银行逆周期的贷款行为,平滑了经济增长波动,从而平滑了人们的消费波动,提高了人们福利。最后,利用微观的贷款数据,我们发现该国有商业银行确实有逆经济周期的贷款行为。但是在比较该银行在“四万亿”计划前后的贷款表现,发现计划之后的金融资源错配程度加剧,这可能为经济的长期发展埋下隐患。但是,我们发现该银行的影子银行业务,始终是完全遵守商业化的逐利原则,并不存在资源错配。总而言之,国有银行的逆经济周期的贷款行为对经济的整体影响及对人们福利的影响还是不确定的,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期刊论文列表
专著列表
科研奖励列表
会议论文列表
专利列表
DOI:10.1016/j.jimonfin.2014.10.005
发表时间:2015-03
期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影响因子:2.5
作者:Chun-Yu Ho;Wai-Yip Alex Ho;Dan-yang Li
通讯作者:Chun-Yu Ho;Wai-Yip Alex Ho;Dan-yang Li
DOI: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6156061400179X
发表时间:2015
期刊: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影响因子:--
作者:Chun-Yu Ho;Wai-Yip Alex Ho;Dan Li
通讯作者:Dan Li
仿生靶向载体共递送YHC/AS协同光动力疗法抗结肠癌作用及逆转耐药机制研究
- 批准号:--
- 项目类别:--
- 资助金额:30万元
- 批准年份:2023
- 负责人:李丹
- 依托单位:
超细颗粒物与臭氧复合暴露下宿主微生物组对呼吸系统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研究
- 批准号:22376033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50万元
- 批准年份:2023
- 负责人:李丹
- 依托单位:
金融全球化,经济增长与危机:来自中国历史的启示
- 批准号:--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45万元
- 批准年份:2022
- 负责人:李丹
- 依托单位:
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组分对呼吸道病原菌耐药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 批准号:91643106
- 项目类别:重大研究计划
- 资助金额:90.0万元
- 批准年份:2016
- 负责人:李丹
- 依托单位:
水环境中新兴污染物类抗生素效应(Like-Antibiotic Effects,L-AE)作用机制研究
- 批准号:21477024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资助金额:86.0万元
- 批准年份:2014
- 负责人:李丹
- 依托单位:
利用患者特异性iPS细胞诱导生成的晶体细胞鉴定老年性白内障基因表达特征的研究
- 批准号:81200668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资助金额:23.0万元
- 批准年份:2012
- 负责人:李丹
- 依托单位:
国内基金
海外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