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再发ACS Nano:新型纳米胶囊双管齐下,激活焦亡与STING通路强化肿瘤免疫

原创4050阅读

  Highlights

       1.成功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锌酚类纳米胶囊(RMP@Cap),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效果和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2. RMP@Cap能够在肿瘤细胞中诱导焦亡,并通过释放的mtDNA激活STING通路。

  近日,“ACS Nano”(IF=15.8)上发表了一篇题为“Metal-Phenolic Vehicles Potentiate Cycle-Cascade Activation of Pyroptosis and cGAS-STING Pathway for Tumor Immunotherapy”的文章。这篇文章探讨了一种新型的纳米胶囊(RMP@Cap),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

  

研究背景介绍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其特点是雌激素受体、孕酮受体和HER2的表达均为阴性。由于缺乏这些受体,TNBC对激素治疗和HER2靶向治疗不敏感,治疗选择相对有限,通常需要依赖化疗。

  STING是一种胞质DNA感受器,能够识别细胞内的双链DNA,并激活cGAS-STING信号通路,进而促进I型干扰素和炎症因子的产生,对肿瘤免疫监视和免疫应答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思路分析

  

研究技术路线图

  

01锌酚类纳米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①利用聚乙二醇和aPD-L1在溶液中矿化ZIF,形成aPD-L1负载的ZIF粒子(P@ZIF)。通过引入丹宁酸(TA)对P@ZIF进行刻蚀,形成空心结构,同时TA的引入促进了H+离子的渗透,为后续的刻蚀过程提供了条件。

  

②利用π-π堆叠和氢键作用将米托蒽醌(MTO)吸附至空心结构的表面,为纳米胶囊提供了化疗药物的载荷。为了提高纳米胶囊的稳定性和生物分布,通过共挤出策略将红细胞膜涂覆于MP@Cap表面,形成RMP@Cap,使其形态从二十面体变为球形。

  

③RMP@Cap在不同pH值下的MTO和aPD-L1的释放行为,发现在模拟肿瘤微环境的酸性条件下,药物释放速率显著增加。且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了RMP@Cap在肿瘤部位的高积累

  

02细胞摄取和STING通路的激活

  

①通过体外细胞毒性实验,发现RM@Cap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毒性。利用荧光染色和共定位技术,证实了细胞对RM@Cap的有效内化和溶酶体逃逸能力

  

②RM@Cap中的MTO可诱导细胞核DNA损伤,而Zn2+可激活cGAS-STING途径。通过Western Blot和ELISA实验,观察到RM@Cap显著提升了cGAS蛋白表达、STING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以及IFN-β、IL-6和TNF-α的分泌,表明RM@Cap能有效激活STING途径,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03细胞摄取RM@Cap后STING通路激活的机制

  

①RM@Cap处理后的4T1细胞表现出气球状形态,最终导致细胞肿胀和裂解。RM@Cap能激活细胞内STING途径,同时触发焦亡。而通过Hoechst/PI染色和LDH释放实验证实了焦亡的发生。

  

②Western Blot和qRT-PCR结果显示,RM@Cap组中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上调,且在STING抑制剂存在下表达降低,表明STING途径在NLRP3激活和随后焦亡中起关键作用。

  

③RM@Cap还促进了GSDMD-N的表达,证实了NLRP3-Caspase-1-GSDMD途径的激活。焦亡引起的线粒体损伤导致mtDNA释放,进一步激活STING途径。此外,RM@Cap诱导的焦亡能够引起免疫原性细胞死亡,释放DAMPs,促进DC成熟和BMDMs中IFN-β的分泌,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04RM@Cap激活的细胞焦亡机制

  

①RM@Cap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在体内外荧光分布评估中,RMP@Cap显示出在肿瘤部位的优异积累能力和在血液中的长期循环能力

  

②在小鼠模型中,RMP@Cap显示出比单独注射aPD-L1更强的肿瘤靶向和传递效果。RMP@Cap在抑制肿瘤生长和远端转移方面显示出优于RM@Cap的效果,表明RMP@Cap可以有效抑制远端肿瘤生长,提高肿瘤对aPD-L1治疗的敏感性。

  

05体内抗肿瘤效率的评估

  

①构建了4T1小鼠模型来评估RMP@Cap诱导的体内抗肿瘤免疫效果。利用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发现RMP@Cap能显著增加成熟树突状细胞(mDCs)的比例

  

②此外,RMP@Cap处理显著提高了肿瘤组织和脾脏中的CD4+T和CD8+T细胞比例,有效促进了T细胞在肿瘤中的招募。还观察到RMP@Cap减少了肿瘤微环境中的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的数量。

  

③RMP@Cap还抑制了MDSCs的增殖,并激活了NK细胞,从而增强了免疫反应。此外,RMP@Cap在肿瘤组织中成功激活了STING途径和诱导了焦亡,增强了肿瘤免疫原性,促进了治疗性免疫细胞的浸润,将肿瘤微环境从“冷”转变为“热”,从而有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

  图1. 锌-酚醛纳米胶囊的示意图和激活细胞焦亡的机制图和STING通路的刺激剂以增强TNBC免疫疗法

  图2. RMP@Cap的制备和表征

  图3. 细胞RM@Cap摄取后STING通路激活机制研究

  图4. RM@Cap活化细胞焦亡机制研究

  图5. 不同治疗后体内抗肿瘤效率的评估

  图6. 体内RMP@Cap免疫激活机制研究

  图7. Abstract

 

  结论与讨论

  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RMP@Cap,通过激活STING通路诱导肿瘤细胞焦亡,显著增强了抗肿瘤免疫反应。RMP@Cap在体内外实验中均显示出促进DCs成熟、增加记忆T细胞、降低MDSCs数量,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此外,研究还需深入优化纳米胶囊的生物相容性和靶向性,以实现更精准的肿瘤治疗。探索不同肿瘤类型中RMP@Cap的应用潜力,以及与其他免疫治疗手段的联合使用,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上一篇:Nature子刊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突破研究:工程化线粒体疫苗在癌症免疫治疗中的潜力与应用下一篇: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研究:M2型巨噬细胞铁死亡易感性加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损伤
相关推荐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突破性研究:ALDH2缺乏通过促炎巨噬细胞USP14-cGAS依赖性极化加剧动脉粥样硬化Nature子刊 | 中山大学揭秘HKDC1作为葡萄糖感应及代谢适应中的关键角色,为癌症治疗提供新靶点上海大学最新35.5分SCI:抑制Hmbox1激活Gck促进心肌细胞存活和糖代谢,为治疗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策略清华大学王晓东院士团队发27.7分cell子刊,揭秘ZnT1在铜离子吸收与铜诱导细胞死亡中的作用ACS Nano | 苏州大学开发新型纳米粒子,抑制CD73代谢免疫检查点以促进T细胞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浸润和活性国自然热点:高分综述详解衰老巨噬细胞在健康和疾病中的“双刃剑”作用!中科院上海细胞所Cell子刊成果:线粒体丙酮酸代谢与表观遗传交互作用调控气道干细胞分化ACS Nano | 浙江工业大学利用细菌外膜囊泡开发新型免疫细胞接合器,增强实体瘤免疫治疗郑州大学博士一作发14.3分SCI,揭示基于中性粒细胞诱饵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对心肌损伤的修复效果ACS Nano | 东南大学研发FGFR1响应水凝胶:精准释放药物增强肺癌治疗效果